第98章 山海经、天星盘与铀矿石
王月生在首批搭建好的帐篷中,坐在一个中国式样的马扎上,在一张折叠桌上,摆弄着一些写了字的竹片。有些散乱在地上,有些一根根排列在桌面,嘴里还念念有词:
“嗯,《北山经》“其阴多铁,其阳多玉”这片应该是《大荒西经》。“有山名日月所入”这片后面的,《海内十洲记》的“炎洲有火林山,昼夜火燃”应该放在前面。《西山经》“其阳多丹雘”该放哪里呢?是不是该跟着《南山经》“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名曰类”这几片?”
本杰明正坐在旁边喝茶,很正常,这个帐篷就是他们的联合指挥部。至于他本人请个精于英国下午茶道的犹太队员在一旁耳朵不时翕动一下,无人在意。
“eason,摆弄完了你的东西没有?你既然都让大家开始在这边建立永久营地了,肯定就是这了。赶紧拿你那个什么天星盘去测一下不就好了?别老摆弄那些竹片了”。
王月生也是一副玩拼图玩得头昏脑涨的样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腰肢,说“好吧,再去看看”。于是拿起天星盘走了出去。所谓的天星盘,是一个直径约18厘米、厚度约4厘米的青铜圆盘,盘面划分三层同心圆:外层阴刻二十八宿星官图,中层镌刻北斗七星与十二辰次,内层是一个可旋转的磁针。其实这是一个伪装成中国古代罗盘和星盘的盖革计数器。磁针平时可以正常地指示南北,但按动隐藏机关后,就成为辐射强度的指针,而中层的北斗七星和十二辰次都是不同功能的按钮。
王月生这几天用这个天星盘按照后世的资料圈出了后世有名的shkolobwepit1号矿坑及其西北延伸带。其中一号矿坑面积约200米x150米,深度达50米,为最富集的露天开采区,平均品位铀氧化物(u?o?)含量高达65-70%,部分区域超80%,远超全球大多数铀矿(通常为0.1%-5%)。至于西北延伸带,面积约100米x80米,与主矿体相连,品位稍低,约40-50%,但储量仍极为可观。
后世的比利时殖民者在1915年勘探铜矿时,首次发现高品位铀矿石。1921年,比利时联合矿业公司(unionièreduhaut-katanga,uhk)正式获得开采权。但当时铀仅被视为铜矿的副产品,用于陶瓷釉料和玻璃着色剂。1940年:纳粹德国占领比利时后,uhk将1250吨铀矿石秘密运往纽约,避免落入德国之手。1942年,美国“曼哈顿计划”启动后,shkolobwe矿成为唯一能提供武器级铀的可靠来源。美国与比利时流亡政府达成协议,垄断全部铀矿产出。美国陆军工兵部队直接控制矿区,以“开采铜钴”为幌子,建立严密安保体系,甚至禁止比利时官员进入。
1942–1944年,约3万吨铀矿石被运往美国,提炼出广岛原子弹“小男孩”所需的64公斤铀-235。丘吉尔称其为“赢得战争的矿石”。战后美国继续控制shkolobwe矿,1950年与比利时签订协议,要求“所有铀矿石仅限美英使用”。至1958年,该矿供应了全球80%的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