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光环 作品
第92章 再见本杰明(第2页)
王月生想了想,说“本杰明,你知道我们中国历史上还有一部跟《山海经》类似的奇书吗?叫《推背图》。我也不跟你卖关子,那个据说是中国唐朝一位道教高人写的,能预言中国历代王朝国运的书”
“道教高人?是你那个丹鼎派全真道的吗?”,这回本杰明说的倒是字正腔圆。
其实,丹鼎派与全真道根本不是一种派别,而是道教发展史上两个重要且不同的流派,二者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显着区别。
丹鼎派可追溯至先秦方仙道与汉魏道教,以炼丹术为核心,早期以炼制外丹(金石丹药)为主,追求肉体长生。魏晋至隋唐时期,外丹术盛行,以《周易参同契》为理论基石,认为通过铅汞等矿物炼制“金丹”,服食可成仙。东晋葛洪着有《抱朴子》系统阐述外丹理论与神仙思想。
但因丹药中毒事件频发,唐代多位皇帝服丹暴毙),至宋元逐渐转向内丹修炼,以《黄庭经》《悟真篇》为经典,主张“性命双修”,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步骤,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强调以人体为“炉鼎”,炼化精气神。北宋张伯端所着《悟真篇》奠定了内丹理论体系,被尊为南宗祖师。
至于全真道,则是三教合一的内丹革新,代表人物是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提及的很多人物。它由金代王重阳于终南山创立,主张“三教圆融”,以道家为本,兼摄儒释。元代丘处机受成吉思汗敕封,全真道成为北方道教主流,与正一道并立为道教两大派。倡导“儒门释户道相通”,吸收佛教心性论与儒家伦理,弱化符箓科仪,强调心性修炼。主张以“澄心定意”修性,以“打坐炼气”修命,主张先性后命,注重禁欲苦行。要求修道者“内外日用”,既内修清净,又外行济世,如兴修水利、赈济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