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现场考察与武科瓦尔
先是从佛罗伦萨通过铁路北上用8小时至威尼斯,再转乘东向列车抵达奥匈帝国重要港口的里雅斯特(后世属意大利)。佛罗伦萨至维罗纳之间沿波河谷地行驶,列车为燃煤蒸汽机车,车厢内设有铸铁暖气片,但车窗结满冰花。期间要穿越阿尔卑斯山。意大利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南麓积雪较薄,山体裸露的石灰岩与针叶林交错。
到达海拔1370米的布伦纳山口时,后世的隧道尚未建成。列车由两台机车前后推拉,沿陡峭的之字形轨道攀爬,时速不足15公里。铁轨两侧有工人日夜铲雪,早期型号的蒸汽融雪机喷出滚烫水雾防止轨道冻结。此时日均气温-10°c至-5°c,暴风雪频发,晴朗时天空呈现极清澈的钴蓝色。日出较晚(约7:30),日落早(16:30),白昼短暂,月光下雪原泛着冷光。
爬到一半,虽然山腰设置木栅栏导流积雪,但铁路仍因雪崩中断,王月生随同一众旅客必须换乘四轮马车。马车轮包裹铁链防滑,车夫身披羊皮袄,马匹鼻孔喷出白雾,铃铛声在寂静山谷中回响。山路狭窄处,可见坠崖的货车残骸半埋雪中。有跟王月生同车厢的富商携带柯达箱式相机,试图拍摄雪原,但低温使胶片脆裂,只得放弃。
终于过了雪崩路段,换上了前来接应的列车,继续向北进入奥匈帝国境内(后世斯洛文尼亚一带)后,雪线降低,山脊被厚雪覆盖,冰川如银蛇般悬挂于峭壁。多洛米蒂山脉的嶙峋峰群在冬日阳光下泛着冷冽的玫瑰金色,与雪原形成强烈对比。阿迪杰河等山间河流部分结冰,冰面裂缝中可见幽蓝的活水流动。山谷中的村庄被积雪掩埋至半墙高,屋顶烟囱冒出松木燃烧的轻烟,教堂尖顶上的铜钟挂满冰凌。山谷中可见伐木场的蒸汽锯木机轰鸣,为铁路枕木和矿山支柱供应木料。铁矿与汞矿的轨道货车将矿石运往的里雅斯特港口,车身上结满冰霜。
在特伦托这座奥匈帝国要塞城市,从意大利进入奥匈帝国时,乘客要经过边境检查站。海关官员严格盘查行李,征收烟草税,要求出示疫苗接种证明(1897年霍乱仍在欧洲流行)。石砌城堡上悬挂黑黄双色帝国旗,街头士兵巡逻,车站酒馆供应热葡萄酒和鹿肉炖菜。
第二天下午到达了的里雅斯特,王月生休息了一晚,次日搭乘奥匈帝国南方铁路,经卢布尔雅那(后世斯洛文尼亚首都),用了12小时至萨格勒布(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王国首府)。住了一晚,又从萨格勒布向东乘火车至武科瓦尔(后世克罗地亚东部边境城市),此处接近多瑙河。
王月生在武科瓦尔租了辆可载客的四轮货运马车。马车的木质车身包裹铁皮,车轮加宽以防陷入泥雪,用4匹马牵引,马蹄钉防滑铁掌,车夫座位下备有焦油火把用于夜间照明。马车出城时,王月生向帝国边防军出示旅行证件,并缴纳了小额“道路维护税”,然后从武科瓦尔向东南,沿多瑙河西岸的泥泞土路行进,绕过沼泽区。沼泽边上的冻土日间表层解冻,马车轮经常陷入泥浆;夜间则又重新冻结,路面凹凸如石。西北风裹挟匈牙利大平原的寒气,体感温度更低,好在马车夫给王月生准备了毛毯覆盖双腿。多瑙河谷地常笼罩灰雾,潮湿阴冷,午后短暂放晴时阳光苍白无力。河岸密林中时不时有野猪的身影闪现。黄昏之际,传来了狼群的嚎叫。好在此时已接近了ilok村(后世克罗地亚边境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