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合作社与仇家的来头(第3页)
其实王月生只是对德法没有派李卜克内西和拉法格来有些不爽,心想毕竟老子也是摩根家族和德文郡公爵的座上宾了。大老远来到你们家门口了,也不说来看看我,还不如人家海因德曼呢。他哪里知道,就算在欧洲这些国家的工人阶级组织领导人眼里,大清国来几个人到欧洲打算卖点走私品换钱,然后自己不要工资进工厂实习,最后回国就想搞什么工业化的人,该有多自不量力,哪里有什么对等交往的实力。至于海因德曼,那也不是在政治组织之间交往上的对等,是给商业合作伙伴的一种基本商业礼貌而已。至于什么摩根家族和德文郡公爵的座上宾,新闻联播没有报啊。
但王月生不管啊,就不想过去找不自在。但也不能无所事事啊,于是就找了个要去意大利的借口。其实不能完全算借口。之前去参加希腊雅典奥运会时,轮船经过意大利,船上的贵族们自然就聊起了这个国家。别看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恨不得有的没的跟罗马拉扯上关系,但那是古罗马,不是现在这个众人嘲笑的罗马。尤其是当它年初在阿杜瓦战役惨败给埃塞俄比亚,被迫签订《亚的斯亚贝巴条约》,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并赔款后,在众列强眼中俨然成为欧洲之耻,居然会败给一个非洲小国。
但王月生跟这些新老贵族子弟没有什么共情。他知道尽管后世意大利也不是什么欧洲之光,但一直到他后世所处的年代,意大利在工业和科技的很多方面还是颇有建树的。后世有段时间西方对中国开放几乎所有民用或者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中国都从意大利买了不少好东西,说明这些领域意大利比其他欧美工业强国还是有竞争力的,比如:
虽说在小轿车领域菲亚特几乎成了合资品牌之耻,类似于前世的意大利国家的江湖地位,但是80年代,在中型商用车领域,中国引进了依维柯daily系列轻型商用车技术,填补了中国轻型柴油车领域的空白,建立了中国第一条现代化轻型车生产线,推动国内商用车制造水平升级;
更早的在70年代,引进菲亚特旗下o品牌重型卡车技术,用于生产军用和民用重型车辆,部分技术为后来的红岩、陕汽等品牌奠定基础;
石化领域,80年代snaprogetti公司(后来演变为塞班集团)参与中国多个大型乙烯项目,如扬子石化和燕山石化的乙烯裂解装置设计,提供核心工艺包和关键设备,通过国际先进的低能耗裂解技术,提升中国石化产业效率;
数控机床方面,80-90年代,从au(柯马)等公司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和工业机器人技术;
2000年代引进Ansaldoenergia(安萨尔多能源)的燃气轮机制造技术,用于发电站建设,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效率;
2000年代还请Ansaldosts(安萨尔多信号与运输系统)参与中国高铁信号系统建设,其etcs-2级列控技术被部分线路采用。
凡此种种,都说明意大利可能打仗不行,但是在工业领域还是很有底蕴的。尤其是前世此时意大利比英美德法等国落后,工业化也在蹒跚起步,但恰好这样的地方,比已经远超大清国的其他列强,更适于去学习初级阶段的东西。意大利和日本这俩贫穷帝国主义可能比其他老牌列强更适宜中国去学习和借鉴工业化当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