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拿破仑的信和王月生的糖(第2页)
这些富家子弟虽然自幼见多识广,但遇到这种非常专业的问题还是两眼一抹黑。好在威尔金斯只是离开了房间避嫌,就在旁边房间等待。杰克亲自去向他询问了一下,然后回到兄弟们中间,脸上按捺不住兴奋的神色,说:“那个标记是拿破仑的”。
“哪位拿破仑?”
“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
就在杰克的电报通过海底电缆光速地发向美国的同时,王月生正在后世激情满满地设计着自己的时空贸易商业大计。
通过一些学习外国历史,尤其是经济史的硕士生博士生,王月生收集到了自己也不知真假的数据。但有数据总比没数据好。前世此时英国自己的统计系统和方法并不完备,所以cws和sdf提供的数据也只能供参考。
首先是糖攻略。1896年之前的几年,英国本土每年糖销售量约100万至120万吨,其中年均进口蔗糖原糖约90万吨,还有少量本土甜菜糖,产量不足10万吨。年销售额则基于价格波动和关税,按当时糖价每吨约25-30英镑计算,估算约250-300万英镑。主要产品是蔗糖,包括原糖与精制糖,进口自殖民地,如牙买加、毛里求斯、印度,占比约80%。甜菜糖则主要从德国、法国进口,英国本土甜菜糖因气候和种植技术不足,占比约15%。糖蜜作为副产品,用于工业或低价食品,占比约5%。主要厂商一种是把持着进口渠道的如ial&tialsugarrefgpany,他们主导着精炼糖市场;还有一种就是这次找过来的亨利·泰特家族企业为代表的本土炼糖厂,集中于伦敦、利物浦等港口城市。而此时尚无现代意义上的品牌,产品多按产地命名,如进口的“牙买加黄金糖”和本地产的“德文郡精糖”。
整理完市场规模和主要玩家,再来分析一下产品成本和消费群体。前世此时的零售价是精制白糖约2-3便士\/磅,粗糖\/原糖约1-1.5便士\/磅。蔗糖成本依赖殖民地种植园的廉价劳动力,但需支付高额运输和关税费用。甜菜糖依靠欧洲大陆机械化生产,但原料成本较高。销售渠道中,批发端主要通过利物浦糖交易所等大宗商品市场,零售端则是杂货店、合作社和街头小贩,部分直接售卖给如糖果、果酱工厂这样的食品制造商。消费者阶层与产品分层上,上层阶级消费进口精制白糖,象征社会地位;中产阶级购买普通精制糖,用于家庭烘焙和茶饮;工人阶层依赖粗糖、糖蜜,价格低廉,用于补充热量。
而且在此次对19世纪末英国糖产业进行专题研究时,王月生发现,尽管自己在开始测算英国市场时,将1895年的人均年消费量调整为47磅,但此次通过几位专业研究人员的调研,起码在1901年,这个数据已经毫无疑问地上升到了88磅,也就是40公斤。王月生还是不肯相信,问研究人员后世中国现在的人均消费数是多少,答案是11公斤人年,而美国的数字是70公斤,好吧,英国人当年就这么豪横了,而且他们可能真的拿糖当饭吃,真的不怕三高和糖尿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