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光环 作品

第35章 法德列车之旅与凯撒韦特护理学院(第2页)

其实依照王月生的本意,是想把每个国家的据点放在大的港口城市。这样一方面便于自己今后用海上走私的模样给当地合作者传送货物,一方面这样的城市可能有相当数量的华人可以让他进行下一步计划,所以他开始准备把德国的据点放在汉堡港。没想到,尽管1792年就有商船从汉堡港出发前往中国进行贸易,但德国方面派人查看时,发现此时汉堡只有43个华人,还基本都在商船上工作,长期海上漂泊。至于柏林,虽然档案上能查到的最早的两位华人fengyaxg和fengyaxue早在1822年就来了,但是现在无论是他们本人还是后代都杳无音信。看来后世传说只有德国没有唐人街,不是希特勒的锅。

然后王月生又想,阿珠是个女孩子,索性一心求学好了。没想到德国那边来信说,王月生提供备选的海德堡大学(heidelberguy)、弗莱堡大学(freiburguy)和慕尼黑应用科技大学(uyofAppliedsces)此时根本不招收女学生,更别说外国女学生了,连不要毕业证光旁听都不行。王月生前几天笑话阿宽不知道此时欧洲大学不招女生,就是从德国那里现学现卖的。

德国伙伴打探了一大圈,才问到有一所叫凯撒韦特护理学院(kaiserswertherdiakonie)招收女生。这是所由德国新教牧师特奥多尔?弗里德纳(theodorfliedner)和其妻子弗里德里克?弗里德纳(friederikefliedner)在1836年创立的教会学校,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凯撒韦特,当年首届学生只有6位修女。但是,校方也表示了,他们这个学校是纯粹的宗教慈善机构,不纳入德国大学体系,结业证书仅限教会内部认可,而且医学知识深度不及大学医科,侧重实操而非科研。不但如此,学生还需签署服务协议,承诺毕业后在教会医院工作数年。当然,它对本土女学生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主要是学费低廉甚至免费,且贫困学生可通过教会资助或劳动抵偿(如参与清洁、炊事等)。王月生一听这个正符合他的需要啊,立即敲定了这个地方,也不管是否偏僻了。还想着要是阿珠考察后觉得合适,以后可以多派些女生过来,不是贪图校方学费低廉,主要是这个借口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女孩万里迢迢来此求学。而且中国女孩来这里帮助做清洁、做饭,肯定会令校方大为满意。自己这边当然不能委屈了姑娘们,偷偷多送些好吃的补给私下补偿给她们便是。

凯撒韦特小镇临近莱茵河畔,环境宁静。居民多为虔诚的新教徒。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两旁栽种着椴树,沿街分布低矮的砖木结构民居、小教堂和杂货店。空气中弥漫煤油灯与炊烟的气息。从外面看,护理学院占地约2-3公顷,建筑紧凑,主体建筑为新古典主义与哥特式混合风格,石砌外墙配以尖顶和拱形窗户,屋顶覆盖深色石板瓦。

经过门卫的传达,一位穿灰色三件套西装的男老师和一位着高领长裙、外罩白色围裙的女老师一起走了出来,确认过预约信息后,将王月生和阿珠带进校园参观了一下。学校主楼包含礼拜堂、教室和行政办公室。礼拜堂内设木质长椅、彩绘玻璃窗和管风琴,墙面悬挂圣经经文与护理格言。教室配备黑板、木质课桌和人体解剖挂图,书架存放医学典籍和护理手册。校园内还设实习病房,模拟医院病房,配备铁架床、棉质床单和纱布、药柜等简易医疗设备。老师说整个学校最重视清洁与秩序。学生宿舍为简朴的多人间,木质家具,墙上贴有课程表和宗教画作。花园与庭院内种植着薰衣草、金盏花等药用植物,供学生辨认草药用途。庭院内设长凳供休憩。厨房与食堂内学生轮流参与备餐,食物以黑面包、土豆汤和腌菜为主。行政和管理人员基本为修女,身着深蓝色或黑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胸前佩戴十字架项链。学生上课和工作期间统一着护士制服,白色长裙配深色围裙,头戴白色软帽,胸前挂怀表以便记录护理时间。非工作时间可以穿素色棉布裙,但须佩戴学院徽章以标识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