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不吃里昂奈兹(第2页)
此时的巴黎左岸虽然还没有后世的标签,但也是颇有文艺气息及古韵。对王月生来说此间本已是前世,平时放眼四周都是古物旧景,但这里建筑还保留17世纪石砌立面,拱形门窗、铁艺招牌与煤气灯装饰,似乎又向过去的历史穿越了一步。门楣上悬挂“àaisondeprope”(普罗可布之家)的标牌,旁边的橱窗里摆放着一顶古老款式的男帽,底下用法语花体字写着“拿破仑年轻时抵押帽子于此”。
普罗可布咖啡馆是法国大革命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狄德罗)的聚集地,也是雅各宾派的活动据点,吸引了许多年轻军官与革命者。拿破仑出身科西嘉破落贵族家庭,军校时期靠微薄津贴度日,经济窘迫。据传,1790年代初期,年轻的拿破仑在巴黎军校(eilitaire)就读期间生活拮据。某日,他在普罗可布咖啡馆与友人聚会时,因无钱支付账单,遂将随身携带的双角帽抵押给店主,承诺日后赎回。普罗可布咖啡馆至今仍宣称保存着这顶帽子,并展示于店内。
门口的侍者身着白色衬衫、黑色长马甲、领结及过膝围裙,头戴扁平小帽,脚穿抛光皮鞋。对走在前面的王月生和阿珠还露出略微犹豫的表情,但看到后面追上来的一身圣西尔军校学员制服的大韦,立即恢复了专业的素质,用一丝不苟又不失优雅的姿态将三人迎了进去。
餐厅内摆放着深红色天鹅绒座椅、桃花心木餐桌、黄铜灯饰与镀金边框镜子。墙面悬挂着伏尔泰、拿破仑等历史上光顾此地人物的肖像、手稿复制品及18世纪版画。天花板上是浮雕花纹与水晶吊灯。二楼上是一些为贵宾或团体保留的隔间,用深色木质屏风隔开,从一个正在收拾的包间屏风边缘可看到里面的皮质沙发与大理石小桌,和墙上旧地图及隐约的文字手迹。
侍者体贴地照顾阿珠入座,待三人坐好后,确认是新客,便轻声地介绍起餐厅的特色菜和时令菜。三人在口味上都没什么忌讳,所以基本都是按照侍者的推荐点了不同的菜肴。侍者在记好单子后,随手放下一份当天的费加罗报供几人等菜时消磨时间,并问是否需要提供纸和蘸水笔。在几人好奇的目光中,表示这是伏尔泰当年在此进行咖啡馆写作时留下的传统。
大韦在国内老营时是在法语班受训,所以法语最好。他翻看着手中的报纸,随口向其他二人讲述报纸的内容:
“军队推进至塔那那利佛,马达加斯加王室拟派专员访问巴黎;
军方声明德雷福斯叛国罪成立,将流放到圭亚那的魔鬼岛终身监禁;”
“德雷福斯案件怎么回事?这几天报纸上吵吵得挺厉害”,王月生问。
“哦,那家伙是个犹太人,在法军当军官。去年有人说他给德国人传递军事机密情报,今年1月份在法国军事学院的公开仪式上被革除军职。他的肩章、帽徽、绶带和勋章被全部扯下,军刀被折断,仪式上他的军官同僚和在场群众都在喊“处死犹太人!”。他们来法国之前这么久的新闻都没放过,看来大韦一直对法国军方的动向挺在意,藏得够深的啊。
大韦继续通报着报纸上的内容:
“先锋派艺术沙龙即将开展,莫奈、德加新画作有望引发新争论;
下周起连载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的小说《土地》;
……
patedesvosges止咳糖浆,含天然草药成分,可治愈支气管炎;
标致公司grand-bi高轮自行车,绅士出行首选;
柯达便携式相机广告,普通人也能记录生活瞬间”。
跟往常一样,大家在通报报纸信息时,连广告都不放过。
说话间,几人点的菜开始上桌。还是按照往常的规矩,大韦多要了几个杯盘,让大家可以分享各自点的菜肴。这本是王月生首倡的,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但自从阿珠说过他上辈子应该是个穷人,他闲来自省,居然从这具他魂穿之前的前世肉身主人残存的记忆碎片中,找到了一些相关的信息。
原来前世的大户人家,也许后世也是,他后世也没当过富人,不知道,这种家庭给子女的教育是,族中各房各色人等的供应都是按成例有规矩的。该给你的就是你的,别人的你不能要,否则会丢了自家的脸;自己的东西也不能随便送人,否则要么被别人说是可怜其他人家,要么就是暗示族里分配不公;要么就被说自己用公中的东西卖私人人情。总之,大户人家很多规矩跟他这种普通人家接受的教育很不相同。
几个人的前菜分别是:
洋葱汤(soupeàl’oignon)配烤面包与格鲁耶尔奶酪
这道菜因为需要上桌后继续焗烤,所以盛装于带柄的耐高温的陶瓷汤碗。汤底以焦糖化洋葱丝为主,加入牛骨高汤长时间炖煮,呈现深琥珀色。表面覆盖烤至金黄的硬法棍切片,再铺满格鲁耶尔奶酪(gruyère),经高温烘烤后形成拉丝焦壳,搭配欧芹碎和少量白兰地提香。洋葱经40分钟以上焦糖化熬煮,释放天然甜味,与牛肉高汤的醇厚融合,形成“鲜甜+咸香”的基底。格鲁耶尔奶酪的坚果味和微咸奶香进一步丰富层次,烤面包吸饱汤汁后外脆内软。焦糖化洋葱丝绵软近乎融化,奶酪壳酥脆带焦香,面包芯浸透汤汁后柔软,整体形成“脆-软-滑”的复合口感。
普罗旺斯鱼汤(bouilbaisse)
作为前菜,为了跟主菜类的鱼汤相区别,餐具使用浅盘搭配银制汤匙。以地中海岩鱼鱼骨熬制,加入了橄榄油、番红花、月桂叶、大蒜等香料,用茴香碎、番茄丁点缀。汤面上覆盖了一层烤焦的脆面包片(crouton),上撒有大量普罗旺斯香料,如茴香、藏红花和月桂叶,涂抹蒜泥和普罗旺斯风味酱料后浸汤。汤底因鱼骨长时间熬煮和番红花调色,呈现醇厚且略带辛辣的复合香气。因为认为鱼腥味是鱼汤特色,所以厨师未刻意去腥,但通过放茴香、百里香平衡了本味。汤体浓稠且因橄榄油和鱼胶质而带有油脂感,面包吸汤后外层软化但内部保持酥脆,形成了反差的口感。因使用了比较稀缺的岩鱼,所以这道菜尽管源自普罗旺斯渔民的“剩食改良菜”,但仍然标价3法郎,而此时法国工人日薪约4-5法郎,一公斤面包才0.35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