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光环 作品

第18章 同厢遇“同乡”与精神上的英国人(第2页)

此人见王月生神态与此时常见的唯唯诺诺小心谨慎样子的亚洲人大不相同,十分好奇,开口问道,“两位是缅甸人,还是马来人,还是中国人?”

王月生微笑回答,“中国人,老家云南”。此人看似恍然的样子,确认道,“缅甸北面的那个云南?”

王月生不禁大为惊讶,要知道此时英国虽然侵华已久,在东亚势力几达巅峰,但在本土碰到一个英国军官随口能说出中国西南内陆一个省份名称的却绝对是凤毛麟角。想了想这位身上,与其他街上常见的本土英国军官略有差异的军装,中蕴含的浓浓的热带元素,再想到他随口说出的缅甸,不禁好奇地回问,“您是缅甸英军?”

这位军官倒也没有什么后世军人尤其是中国军人那种对外国人谨慎小心的态度,说起来也是一方面此时空的军人普遍没有保密的概念,而且对自己的部队和服役经历非常自豪,另外一点此时英军傲视天下的实力和战绩早已令其军官团自信爆棚,所以此人纠正王月生道,“英属印度陆军,亨利?麦克马洪(henryahon)”。

王月生觉得麦克马洪的名字似乎有些熟悉,但也没有在意,微微起身伸手致意道“easonwong,中国云南王氏,家族在云南和东南亚有些薄产”。

与麦克马洪伸手握毕,又礼貌性地把手探向旁边坐着的另一位军官,“很高兴遇见您”。这位军官年纪应该比麦克马洪大,约40岁,面部线条刚毅,颧骨突出,鼻梁高挺,带有典型的英伦绅士特征。同样蓄有维多利亚时代军官标志性的浓密八字胡。肤色呈浅褐色,眼窝深邃,灰蓝色眼睛常显审视目光,眉间有轻微皱纹。身高比麦克马洪略矮,约5英尺9英寸(175厘米),体型精瘦但肌肉结实,肩背挺拔,右手虎口处有老茧。军服上衣为卡其色棉质立领军装,单排四颗黄铜纽扣,与麦克马洪同样刻有维多利亚女王王冠与皇家工兵徽记(交叉的火炮与铲子),领口镶深蓝色牙线(工兵兵种色),肩章为深蓝呢绒底,缀两颗银星(少校军衔)。左胸佩戴埃及战争勋章与印度边疆服役奖章,袖口装饰金色丝线刺绣的工兵部队爆破筒与指南针纹样,下身穿同色卡其马裤,裤脚收束于黑色皮革高筒马靴内。

不想对方在握手的同时居然说出流利的中文,“约翰?戴维斯(johndavis),皇家工兵部队少校”。

见到王月生和阿宽此刻目瞪口呆的样子,两个军官似乎诡计得逞般哈哈大笑了起来。麦克马洪解释道,“约翰11月就要出发赴任驻华武官,我12月份也要出发返回孟买,然后转赴仰光的缅甸边防部队”。

戴维斯道,“我7年前就在香港驻扎,那时学习了粤语与官话”。麦克马洪又补充道“九龙要塞的扩建工程就是约翰的手笔”。

王月生不禁哑然失笑,道“真的没想到能在英国的一节车厢里同时遇见两位大英帝国在远东的精英军官。难怪刚才二位进来时,看到我们的神情与其他英国绅士见到亚洲人不同”。麦克马洪和戴维斯对视一眼,显然明白王月生话中所指,也笑回道,“王先生也与我们见到的亚洲人气质迥异,令人耳目一新”。

对面二人又与阿宽见礼,见他少言寡语,也不以为意,明白其人貌似同伴实则随从的身份。

几人随口聊些各自在英国和远东的见闻,列车却早已启动。聊兴正浓,门口传来敲门声,随即乘务员推了餐车进来,原来已到午饭时间。乘务员在每位面前摆上了一个锡制餐盘,分别放入今天的午餐套餐,共三道,前菜是利物浦港特产烟熏鲱鱼配酸黄瓜,主菜是维多利亚时代最流行的威灵顿牛排配约克郡布丁,这道菜曾经是女王国宴的保留菜品,甜点则是司康饼配德文郡奶油。听到乘务员介绍这是卡文迪什家族领地特产,王月生不禁感慨这些世家大族真是影响深远。配餐的是银壶冲泡的印度红茶和开胃雪利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