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同伴笑我傻与针线换文物(第2页)
拜访村长,得知了这些消息,王月生发现之前想花钱求购的方案有些不足,需要调整。又去垃圾堆转了一圈,并在村长的陪同下进了几户普通村民家看了看,当然避开了人家的女人,王月生跟村长讨论出个方案。
王月生请村长发动村民帮助收购垃圾中的“古老植物纤维”用于制造特殊纸张,但是不要提取出那些纤维,而是把内有故旧纸张和纤维的成块的垃圾一起送来,按重量换购。
之所以是换购,是因为王月生不可能在此地久留。虽然他可以通过设立传送点向此地秘密传送物资并收走垃圾,但他可没时间和精力为此专门去弄些劳什子的小额奥斯曼库鲁什、埃及镑,村民拿到这些钱还要去20公里外的明亚去再受一次商人的盘剥。咱们直接按照当地的习惯以物易物,不要中间商赚差价,自己也便于从后世提供。
村长找伊玛目商量了一下,拉出个清单。王月生夜宿村里时魂穿后世,特意弄了些样品回来。第二天给村长和几户男人看了一下,有锄头、镰刀、铲子等铁制农具;刀具与剪刀;麻绳和棉绳做的渔网与绳索;陶罐和麻布袋包装的精制食盐与白糖;耐磨的棉布与少量丝绸;轻便耐用的储水或食物的瓷器;油纸和小陶罐封装的“东方传统药材”,都是些消炎、止血、防中暑等用途的;简单包装无文字的硫磺皂与碱块;含钢针和棉线的针线套装;锡箔背衬的小圆镜和铜制首饰;蜡纸包裹的木梗火柴;煤油灯与灯油;以及小包八角、桂皮、普洱茶等。受到了众人的一致欢迎。当然,王月生也见识到了阿拉伯人的商业天赋,一番讨价还价下来,脑袋嗡嗡的。
然后,租好库房的阿宽在旁看不下去了,要求代王月生出马谈判。结果一上来先是推翻了王月生设想的按重量换购的方案。“生哥,没当过奸商吧?你要是敢用重量收,信不信马上就会有各种石头泥沙给你混在里面送进来。而且我听了半天弄明白了,这边用的不是咱们的斤两,也不是洋人的公斤或磅,是那个奥斯曼土耳其用的奥基,一奥基差不多1.25公斤,还有啥坎塔尔,1坎塔尔有100奥基,还那个1罗特尔,差不多等于咱们一斤(注:0.45公斤)。您算得明白?反正我是算不明白。咱就直接用麻袋,一麻袋垃圾换多少个针线包,或者多少根铁钉。对,你们刚才没聊铁钉。我在船上问过水手,他们运得最多的大路货就是洋钉”。
王月生一拍脑袋,自己咋把这茬忘了呢。跨时空贸易的攻略白做了。但还是有些嘴硬,讷讷道“用麻袋人家就不掺假了?”
“我的好生哥欸,这边不比咱们那边,除了那些垃圾,他们还能往里塞啥?这的枯枝败叶荒草都是烧火的宝贝。至于塞石头沙土,那玩意占的是重量又不是体积,谁傻啊有轻的垃圾一袋袋不拉,用麻袋装石头沙子”。
王月生暗道“谁傻啊?我傻呗”,嘴里还反击道“用麻袋好,用麻袋好,最好还是亚麻袋”。
最后阿宽跟村民达成的兑换比例为:
1套5根针+1卷棉线的针线套装换1麻袋垃圾(大概重量15奥基约18.75公斤);铁钉10枚标准钉,每枚10厘米,换3牛车或者20麻袋垃圾(约300奥基,37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