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风起云涌,暗流未止
顾承砚提前半小时到了顶楼会议室。
红木长桌擦得能照见人影,他伸手抹过桌沿,指腹沾了点蜂蜡的甜香——是苏若雪天没亮就来擦的。
窗台上摆着两盆新换的绿萝,叶片上还挂着水珠,在晨光里晃出细碎的光。
他摸出内袋里的橘子糖,糖纸窸窣响了一声,又原样塞回去。
“顾少。”苏若雪抱着一摞文件推门进来,发梢那缕碎发翘着,像只不安分的雀儿。
她今天穿了月白立领衫,领口别着枚珍珠别针,是顾承砚去年在霞飞路给她挑的——当时她说太贵重,现在倒天天戴着。
“周老板的普洱在茶柜第二层,陈行长的汇丰代表爱吃桂花糕,我让厨房蒸了。”她把文件码成整齐的方块,指尖扫过最上面那份《监察委员会章程》,“张老板带的工人代表姓王,是恒丰纱厂的机修工,去年被日商扣了三个月工钱。”
顾承砚看着她垂落的眼睫,忽然想起昨夜她蜷在档案室藤椅上打盹的模样。
那时账本滑落在地,他弯腰去捡,看见她手背上的细疤——是三年前顾府遭窃,她为护账册被碎瓷片划的。
“若雪。”他轻声唤她。
她抬头,晨光正好漫过她的眉峰:“怎么了?”
“等会我说话时,你帮我留意陈行长的拇指。”他指节敲了敲桌面,“上次在汇丰吃茶,他一紧张就会搓拇指——要是他对情报共享有顾虑,拇指该起红印了。”
苏若雪噗嗤笑了,指尖戳了戳他胸口:“顾教授又要拿‘微表情分析’当商战兵法?”
话音未落,走廊传来脚步声。
周老板抱着个描金茶罐撞进来,花白胡子沾着晨露:“顾少!我这饼二十年的易武,比你那橘子糖金贵多了!”他掀开茶罐,樟木香混着蜜香扑出来。
陈行长随后进门,黑呢子大衣搭在臂弯,身后跟着个戴金丝眼镜的年轻人:“这是汇丰的林经理,说早闻顾少大名。”林经理点头时,袖扣闪了闪,是枚小盾徽。
最后进来的是张老板,粗布短打裹着壮实的腰,身后跟着个穿蓝布工装的年轻人。
“小王!”张老板拍他后背,“这就是顾少,你跟他说说日商怎么拆咱们机器!”小王局促地搓手,指节上还沾着机油。
顾承砚站起来,西装裤线笔挺:“各位,先看章程。”
他翻开桌上的油印本,纸页发出脆响:“昨日工商大会,咱们掀了日商的‘丝绸质量委员会’。但渡边那老鬼子喝凉咖啡时,我看见他袖扣是‘九段商事’的樱花纹——九段在满洲有三个情报站。”
会议室静了。周老板的茶漏“当”地磕在茶船沿。
“所以今天要立规矩。”顾承砚指尖点在“情报共享”那页,“各厂的原料来源、订单动向、甚至账房先生的老家亲戚——只要和日商沾边,都报给监察委。苏若雪管账,陈行长管银行流水,张老板管车间动静,周老板……”他看向白胡子老头,“您茶馆里三教九流多,听来的闲话也当情报。”
林经理推了推眼镜:“顾少,这会不会……”
“会动某些人的奶酪。”顾承砚打断他,目光扫过陈行长的拇指——果然红了一圈,“但等渡边的‘第二招’砸下来,咱们连奶酪渣都剩不下。”
苏若雪在桌下碰了碰他的鞋尖。
他低头,看见她翻开的银行流水单,最末一行数字被红笔圈着:“福兴棉纺厂,三笔汇款,每笔五千,汇往虹口东长治路。”
那是日租界的地盘。
顾承砚喉结动了动,把涌到嘴边的话咽回去——福兴的赵老板昨天在台上拍着胸脯说“与顾少共进退”,今天就往敌占区送钱?
苏若雪的指尖在桌下轻轻勾住他小指,像小时候在苏州河学划船,她怕翻船时偷偷攥他的衣角。
他回勾一下,无声说“稳住”。
“散会前,我提个私事。”周老板突然扯着嗓子,“我那不成器的小儿子,非要去大公报当记者,说要写‘顾少传奇’。顾少你给句准话,这稿子能登不?”
满座哄笑。
顾承砚也笑,目光却落在苏若雪推过来的流水单上——福兴的汇款时间分别是凌晨两点、四点、六点,正是昨夜工商大会散场后。
散会时已近正午。
陈行长拽着林经理说“去老正兴吃蟹粉”,张老板拍着小王肩膀“带你见真正的商战”,周老板抱着空茶罐直叹气“好茶配不上好嘴”。
苏若雪收着文件,发梢的碎发扫过他手背:“福兴的账,我让阿香去查了。赵太太昨天去了静安寺,捐了二十块香油钱——她向来抠门,除非有大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