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霸道 作品
第353章 柴与道:人间最实在的共生(第2页)
道是什么?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本分,是\"说到做到\"的踏实,是\"有福同享\"的敞亮。就像老石桥的事,当主事的认了错、退了利,大伙心里的疙瘩解了,那股子劲自然就拧到了一起。所谓\"得道多助\",不过是你先行了让人信服的理,别人才愿意捧出真心、使出力气。
二、柴是载道的舟:力气聚了,道才生根
去年冬天,小区里的孤寡老人李奶奶摔了腿,卧病在床。楼长在群里发了条消息:\"谁有空帮李奶奶买个菜、倒个垃圾?\"第一天,只有两个退休阿姨响应;第二天,上班族说\"我早上顺路带包子\";第三天,连初中生都举手\"我放学去陪奶奶说说话\"。
没人组织,没人强迫,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后来大伙还凑钱请了护工,轮流排班去探望。不是因为楼长多有本事,是\"帮衬老人\"这个道,戳中了每个人心里的软处。当越来越多的人添柴,这团火就烧得旺,这道理就扎得深——连小孩都知道\"该帮人\",这就是道在烟火里长了根。
最怕的是\"光说道,不拾柴\"。有人总喊\"要团结\",却在别人搭把手时袖手旁观;有人总说\"要善良\",却在邻居求助时找借口推脱。这样的\"道\",就像没柴的火,风一吹就灭,成了空洞的口号。真正的道,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漂亮话,是你弯下腰帮人抬一下重物,是你掏出钱帮人解一下燃眉,是你在别人需要时,实实在在递过去的那只手。
三、柴与道的共生:你守得住道,就有人添得起柴
想起敦煌莫高窟的匠人。千年前,僧人们想在断崖上凿窟造佛,没钱没力,就靠着\"造佛积德\"的信念,一点点感召人心。石匠来了,带着凿子;画师来了,带着颜料;连路过的商旅,都愿意留下几文钱、几匹布。一凿一画,一代接一代,硬是在荒漠里凿出了千佛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