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霸道 作品

第253章 解码问道:在生命的素绢上绘就本真之色(第2页)

三、放下傲慢:在谦卑中养一泓清泉

傲慢是心灵的硬壳,而谦卑则是让清泉流淌的裂缝。孔子“入太庙,每事问”的恭谨,在谦卑中养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智慧;敦煌画工在洞窟里画了一辈子壁画,却始终在供养人壁画旁署上“画工某某”,这份不居功的谦卑,让千年后的我们仍能透过笔触看见虔诚。就像苏州园林的“与谁同坐”,问的不是身份高低,而是能否在清风明月前放下身段。

生活中那些令人敬服的瞬间,多与傲慢无关:张桂梅校长拖着病体家访,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张妈妈”,而非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胡同里的老匠人收徒时,先教三年擦工具,让傲慢在谦卑的打磨中褪尽。傲慢如同莫高窟外的风沙,看似能掩埋一切,却终会被时间吹散;而谦卑则像洞窟里的酥油灯,在低处照亮深远的智慧。就像黄山松向山谷俯身的枝桠,不是屈服,而是为了接住更多的云雾甘霖——真正的高贵,是懂得让生命如敦煌的沙粒,在谦卑的沉淀中,堆成能听见天籁的鸣沙山。

四、独立思考:在洪流中守一丸墨锭

独立思考是穿透时代迷雾的灯盏。王阳明在“格物致知”的洪流中,守着“知行合一”的墨锭,研磨出思想的新色;敦煌文书里那些未被正史记载的无名抄经人,在主流书写之外,用独立的笔触留下了时代的另一种声音。就像苏州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不随波逐流地追逐月影,只在合适的角度,让月光自然盈满池心。

现实中,那些被“潮流”裹挟的人,如同盲目跟从商队的沙砾,最终迷失在沙漠的褶皱里;而独立思考者,如茶马古道上的老驼工,能在风沙中辨明星象的方向。独立思考不是固执己见,而是如黄山松般,既深扎本土的岩缝,又不拒绝山风带来的种子;是如敦煌飞天,在漫天飘带的舞动中,始终保持身姿的自主。就像莫高窟的壁画修复师,不盲目复制原作,却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让修复的笔触成为独立的注脚——真正的思考,是在时代的素绢上,既承接传统的墨色,又落下属于自己的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