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霸道 作品
第239章 解码问道:人品与良心的生命刻度(第2页)
二、良心:黄金之外的灵魂称量尺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当黄金的光泽迷惑世人双眼,良心的微光却始终照亮人性的原乡。明代商人王忬在苏州经商时,曾拾得客商遗落的千两白银,于风雪中苦候三日归还,他留下的不是财富数字,而是“义重于利”的精神刻度;当代“抗癌厨房”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在医院旁支起煤炉,18年只收1元炊费,即便亏损也要守住“不让病人吃冷饭”的初心——他们手中的秤,称量的不是黄金,而是良心的分量。
市场经济的逻辑里,黄金可以量化为gdp的数字,良心却在账本之外构筑着文明的地基。那些为了蝇头小利添加地沟油的商家,或许能短期内赚得盆满钵满,却永远失去了“心安”这味无价补药;而像同仁堂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三百年风雨中宁可亏损也不欺心,最终让“良心”二字成为比黄金更保值的品牌。黄金能买来物质的丰裕,良心却能兑换灵魂的轻盈,这种“身外无物,心中有光”的富足,才是生命最奢侈的拥有。
三、问道本心:在浮世中锚定生命的“贵”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现代人身处物质爆炸的时代,更容易在“能力崇拜”与“财富焦虑”中迷失,忘记了《庄子》“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的箴言。真正的“贵”,从来不是能力碾压他人的优越感,而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品格自觉;不是黄金堆满屋的炫耀,而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坦荡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