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霸道 作品

第227章 解码问道:在木雁龙蛇间叩问生命的屈伸之道

暮色四合时读《庄子》,见伐木者弃不材之木,主人杀不能鸣之雁,忽觉千年之前的木与雁,正立在现代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何尝不是在“有用”与“无用”的标尺间辗转,在“龙飞天”的张扬与“蛇蛰伏”的隐忍中徘徊?当“成蛇之时”的草莽泥泞袭来,当“凤鸣九天”的理想隔着现实的重山,或许真正的人生问道,恰始于对“屈伸有时”的解码:这不是妥协的哲学,而是让生命在方圆之间舒展成天地经纬的智慧。

一、木雁之间:在有用与无用的夹缝里种月亮

庄子笔下的“材与不材之间”,藏着一道被现代人遗忘的生存算术题。都市丛林里,人们习惯用kpi丈量价值,用头衔堆砌尊严,却忘了木因“不材”得寿,雁因“不能鸣”遭杀——极致的“有用”与彻底的“无用”,皆是生命的悬崖。就像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写的:“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现代人困在“有用”的围城,汲汲于成为别人眼中的“栋梁之材”,却在追逐中折断了自己的翅膀。

真正的智慧,是在“有用”的世界里留一片“无用”的月光。苏轼贬谪黄州时,开荒种地是“无用”,写《赤壁赋》是“无用”,但恰恰是这些“不材”的时光,让他从“乌台诗案”的惊魂中蜕变成东坡居士。就像庭院里的老梅,春天不开花时看似无用,却在寒冬里用一枝傲骨撑开天地。我们不必做人人称羡的栋梁,也无需沦为随波逐流的野草,在职业与爱好间留一道缝隙,在功利与理想间架一座小桥,让“木雁之间”的从容,成为抵御生命失重的锚点——毕竟,能在朝九晚五的间隙读一首诗,在kpi之外种一盆兰,才是生活最奢侈的“不材之材”。

二、龙蛇之变:当鲲鹏折翼时,学会像蛇一样亲吻泥土

《周易》说“龙蛇之蛰,以存身也”,道破了生命最悲壮的浪漫:龙若遇风云便腾跃九天,若逢寒冬则甘愿化作蛇,在泥土里蛰伏成一弯新月。现代人最缺的,正是这种“龙变蛇”的勇气——我们习惯了鲲鹏展翅的志在千里,却在折翼时慌了阵脚,要么像受伤的鹰硬撑着飞翔,直到坠落尘埃;要么像断喙的鸟怨天尤人,困在原地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