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霸道 作品
第80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在浮世中修一颗光明心》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中国人自古相信,人在世间行走,头顶三尺有青天,脚下寸土是人心。那些被世代传颂的智慧,从来不是机关算尽的权谋,而是磊落如日月的品格——正如商圣陶朱公三散家财而名垂青史,季札挂剑赴约成千古美谈,真正的天机,藏在\"心有敬畏,行有所止\"的处世之道里。
一、正气:天地赋予的精神脊梁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股气是君子立于天地间的精神脊梁。北宋名臣范仲淹少年时在醴泉寺读书,每日以粥果腹,寺中住持见其清苦,送来佳肴,他却婉拒道:\"安于清苦方能心无旁骛。\"后来他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正是这股正气的绵延。
人活一世,若被利益熏染了本心,便如大厦抽去梁柱。明代首辅张居正掌权时权倾天下,临终前却因贪腐留下诟病;而海瑞终生清贫,抬棺谏言,其刚正之气却让百姓世代铭记。真正的力量,从来不是手腕的高明,而是内心的端正——就像竹有节而直,梅有骨而香,人有正气才能在风雨中站成风景。
二、良知:照破迷雾的心灵明灯
王阳明在龙场驿悟道,提出\"致良知\",说这颗本心如同明镜,能照破世间迷雾。春秋时期,子罕拒玉时说\"不贪为宝\",正是良知的觉醒。现实中,有人在穷困时坚守不拿嗟来之食,有人在困境中牢记\"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些看似\"吃亏\"的选择,实则是在守护生命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