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了 作品

第86章 人间过客(第2页)

齐齐哭喊道:“吾等对长孙家一些不肖子孙借仙君名义,在外伐害黎民之事。隐瞒之罪,吾等业已知罪!万乞仙君垂怜,望仙君能再给吾等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然而旭日煌煌,除却那声叹息外,却已再无回应。

……

盛子衿安静听着陈太师徐徐讲述着两百余年前的旧事,趁陈太师喝茶润口期间,皱眉疑惑问道:“老师曾说,这位花弄本是世代军户出身,只是禁军中的一个普通侍卫,是穆宗使计令他不得不就范,不知穆宗是使了何计?”

陈太师放下茶盏,仰头瞧了眼叶隙透过的一束暖阳,反问向坐在对面的盛子衿,“你可还记得为师方才提过,因穆宗心爱的女子被慧文太后溺毙于井中,欲出家削发为僧,被太后关入宸极殿的事?”

盛子衿自然颔首,便听陈太师再次问道:“那子衿不如猜猜,穆宗被关宸极殿不得出,那朝是谁上的?”

盛子衿一点就通,立即醒悟道:“莫非是慧文太后?”

陈太师见自家学生反应迅速,一直满怀遗憾与无奈的脸上,嘴角终于勾起两分笑意,叹气道:“花弄一家人祖籍出自念州,而慧文太后入宫前,亦是念州人。”

这倒是盛子衿万万不曾料到的事,纳罕问道:“等等,老师的意思,如果这位叫花弄的侍卫,本是慧文太后故意安排的人,为……”

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慧文太后巴不得穆宗永远沉迷在旧日的回忆里,最好到死,她才好继续把持朝政!

但见此刻陈太师满怀遗憾的表情,盛子衿便明白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于是安静听陈太师继续讲诉道:

“穆宗不傻,或者说能被长孙家选出来继任皇位之人,没有傻的。

穆宗对花弄一事心知肚明,知晓是慧文太后的算计。所以穆宗将计就计,将花家除花弄以外的人,都杀了,并栽赃到慧文太后身上。

花弄因家破人亡,精神几近崩溃,穆宗方趁虚而入,嘘寒问暖之下,花弄不得已,只能“自愿”入宫做了他的男宠。

之后在一次夜宴上,花弄欲行刺慧文太后无果,被打入天牢。

慧文太后得知他在牢中严刑拷打之下,又断药多时,精神已不大正常,已然时日无多。才令人前去将花家被灭的真相告诉了他。

而花弄在穆宗长年累月的刻意专宠之下,早已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故而受不了刺激,最终自刎于牢中。

只是没料到,名不见经传的花家,居然有位在修真界的老祖。

他意外得知花家子嗣就此在人间断绝,便欲袭杀穆宗!

只可惜,禁灵剑下,即便修真界的修士又如何?”

回忆完往事,陈太师亦不免唏嘘长叹。

盛子衿亦是感慨万千,垂眸时正巧见一只小蚂蚁从黄泥土地上貌似无意的爬过,而一片被风吹落的落叶恰好落在它的前路上,阻断了它的去路。

见那只小蚂蚁焦急地在叶前打转,盛子衿方不忍心,好心将那片叶子的叶柄拈在手中,拿到一边。

那只小蚂蚁对此无知无觉,见前路突然出现,头顶的两根触须不住抖动,像是十分开心,继续往前爬去。

天地悠悠如棋盘,人世间万千人来来去去。

不管是两百余年前,还是两百余年后。

恍然间,犹如一个轮回,今时、彼时竟能如此相似。

无论是那位叫花弄的小侍卫,还是如今权倾朝野的大将军白拂雪,皆不过不知是谁布下的棋盘,在盘中落下一子而已。

而他们这些棋子们的喜怒哀乐,又与执棋者何关呢?

盛子衿悠长呼了口气,今时唯一不同的,大约就是大将军不像那位小侍卫花弄凄惨。

十数年如一日,大将军居然能一直保持清醒,没有被先帝那些花言巧语给骗了。

在得知先帝要对他鸟尽弓藏之后,十分果决地抢先一步动了手!

想及此,盛子衿起身冲着陈太师一拜,问道:“老师,敢问红津丸造成的药瘾,可有解法?”

哪知即便盛子衿早有所料,但见陈太师微微摇头道:“我非皇室中人,只知红津丸自穆宗而起,具体更详细的事所知不多。但据我所知,如花弄、白拂雪那样,长期且大量使用过红津丸的男宠们,基本没有活到中年的例子。”

“所以……”陈太师已有几分浑浊不清的眼瞳,深深注视着眼前的盛子衿,带着遗憾与不忍,再次劝道:“子衿,以大将军如今的身体状况,恐怕已时日无多,若有他在前面替你挡那些刀枪剑戟、流言蜚语还好。一旦他死后,你只会万劫不复!子衿,你……你就听老师一回,等你回京后就找媒人,老老实实说门亲事,生儿育女。等年迈,便同老师一样,告老还乡,若有兴致与精力,也可以教几个学生,方是正道。”

盛子衿望着墙角几朵小巧玲珑,叫不出名字,却在田间地里随处可见的嫩黄小花。

感受到它鲜活的生命力,不觉扬起微笑,收回视线,冲陈太师含笑道:“人间的路,总归是人们一步步走出来的。道边繁花开得正好,它很好看。但我不一定要跟来者们一样,将它采下,撷芳而归。老师,学生此番打扰了,告辞。”

陈太师望着盛子衿笔直宽阔的背影,他忽忆起少年时,那一日进京赶考,曾有赶牛车的老农顺道载了他一程,闲聊似地问道:“小哥,你上京做什么去啊?”

尚是少年的陈麋还不知世间险恶,人心幽微,双目精亮,满脸兴奋地道:“我上京只为金榜题名,蟾宫折桂,让后世史册上也该有我陈麋此名,方不枉我来这世间走一遭!”

霎时,盛子衿坚定的神色与语气,犹在陈太师的耳畔萦绕不绝。

“学生不为君,只为民!”

转而他的语气又变得轻柔温和至极,“道边繁花开得正好,它很好看。但我不一定要跟来者们一样,将它采下,撷芳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