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亭兰 作品

第6章 党项灭 (第2页)

如此憋屈,主战派的大臣们瞬间炸开了锅,个个气得吹胡子瞪眼,险些背过气去。杨家同样满腔怒火,毕竟是他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可却换来这般窝囊的结局。

这些年,类似的憋屈事一桩接着一桩,生气的次数多了,也渐渐麻木了。这样的结果,其实大家心里早有预感,事已至此,再较真又有什么用呢?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当朝的官家赵奢。他少年登基,起初还有贤相楼准悉心辅佐,楼准尽心尽力,事事操心,如同赵奢的引路人。可八年后,楼准溘然长逝,自那以后,赵奢身边再没了那个能时时提点他的人。

没了楼太傅的约束,赵奢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的性子愈发凸显,面对国家大事,畏畏缩缩,毫无君王该有的决断与气魄,这才导致了如今这般屈辱局面。

楼相走后,没有人管赵奢了,许是青春期的压抑和叛逆一起爆发。他变得又胆小又狂妄,身旁尽是一些谄媚顺从的宵小之辈,再也没有人对他说“亲贤臣,远小人”的话了。

虽说这场战事最终以岁赐的方式落下帷幕,看似屈辱,却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至少,边境地区的百姓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安宁。

往昔,战火纷飞,百姓们朝不保夕,为躲避战乱,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如今,随着这份和约的签订,硝烟渐渐散去,百姓们终于能在自家的土地上安心耕种,过上安稳日子。

这长达二十年的和平局面,并非轻易可得,它是无数人用妥协与牺牲换来的。在这二十年里,边境城镇再度焕发生机。

小晋王赵晖觉得,杨家好不容易才平息党项的作乱,不能让他们的心血付诸东流,便上书开放边境互市贸易。利国利民的好事,得到朝中绝大部分人的赞同,官家便将此事交由赵晖和三司使办理,得令后,赵晖便着手此事,办的相当不错,也算是能告慰昔日好友了。

集市热闹非凡,孩童们在街巷欢笑嬉闹,处处洋溢着生活的烟火气。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定,让人们懂得了和平的珍贵,也让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重新孕育出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