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宓 作品

第370章 青囊遍解贫家苦,丹灶长明古道边(第2页)

墨羽抱着木箱跑来时,箱盖的铜环还在颤动,环扣内侧的划痕是去年在吕梁留下的。当时山贼抢走了他们的药箱,墨羽死死抱住这只装着急救针的箱子不放,被山贼用刀柄砸中后背。箱子里的 “止血散” 洒了一路,在雪地上组成断断续续的 “守心” 二字,竟把追来的恶犬吓退了 —— 后来才知道,散里掺了墨家特制的 “驱兽粉”,是张师兄特意嘱咐 “遇到不讲理的,药也能当武器”。

“您看这箱角的凹痕,” 墨羽指着块明显的磕碰,“是被山贼的斧头砍的,当时里面的青铜针都断了三根,唯独那枚‘救命针’完好无损。” 他从箱底翻出那枚针,针尾缠着根红绳,绳上系着片干枯的狼毫 —— 那是山神庙里的老道士送的,说 “这狼毫蘸过百种药汁,能辨善恶”。老道士临终前,用这狼毫在箱底写了 “医道不灭” 四个字,现在仍能在阳光下显形。

灵枢给驼背老汉诊脉时,突然注意到他腰间的柴刀。刀鞘的纹路一半是道家的 “辟邪符”,一半是墨家的 “防盗纹”,与去年吕梁山贼的刀鞘截然不同。“这刀是山民自己打的,” 老汉摸着刀鞘笑了,“去年你们走后,我们照着你们留下的医书封面,在刀鞘上刻了这些纹路。有个老铁匠说,道家的云纹能聚气,墨家的矩尺能定神,合在一起,砍柴时都能多三分力气。” 他拔刀时,刀身映出的人影里,竟有灵枢去年为他针灸时的手势。

山路上的孩童突然唱起歌谣,调子是素问去年教的 “认药歌”,只是歌词被改成了吕梁方言。最前头的女孩举着朵野菊,花瓣的数量正好是七片 —— 那是去年在山神庙前,灵枢教他们辨认的 “七步倒” 解药,说 “记住它,以后遇到歹人下药,就能自己救自己”。女孩的布兜里还揣着块滑石,上面是素问用烧红的针烫的药草图,边缘的焦痕里,还能闻到当时艾草的香气。 那半袋小米被灵枢倒进山神庙的大铁锅时,锅底的裂纹突然渗出朱砂 —— 那是墨家 “共享灶” 的暗纹,遇粮时会自动显现。他往米里掺了黄芪、当归与墨家特制的 “健脾散”,木勺搅动的轨迹先是道家的 “阴阳鱼”,最后化作 “共享” 二字。山民们捧着陶碗蹲在庙门两侧,没人争抢,连最年幼的孩童都知道 “先给伤员和老人”。

明轩记得有个断了胳膊的樵夫,碗里的药粥总剩下半碗,偷偷倒进陶罐藏在神像后。后来才发现,他是留给被山贼掳走的弟弟的。灵枢发现后,每天多煮出一碗粥放在神像前,碗底用墨笔写着 “等你回家”。三个月后樵夫的弟弟逃回来,那碗粥早已干成硬块,掰开来却香气扑鼻,硬块的纹路里,“共享” 二字的笔画竟长成了草药的根须。

“这锅底的焦痕,是山神在记功呢。” 素问用手指划过铁锅内侧,去年的焦痕突然泛起金光,映出无数双捧着空碗的手 —— 有缺了手指的,有缠着绷带的,都在朝着药锅的方向作揖。她想起最后一天煮粥时,柴火突然不够了,山民们拆了自家的门板来烧,说 “门板没了能再打,医生的药粥断了,心就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