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三医探秘幽冥医典之谜
三医探秘幽冥医典之谜子时三刻,浓稠如墨的死寂夜空,被那突兀的更鼓声粗暴地撕开一道口子。鼓点穿透层层雨幕,恰似一柄尘封已久、锈迹斑驳的青铜剑,带着远古的肃杀之气,凌厉地斩裂虚空。这声响惊得藏经阁屋檐下的铜铃,发出一阵慌乱且尖锐的叮当作响,那声音在风雨中颤抖,仿佛是对未知恐惧的回应。灵枢伫立门前,深吸一口气,试图驱散心头莫名的不安,随后抬手缓缓推开那扇雕花木门。一股浓郁的潮湿霉味,裹挟着陈年墨香汹涌扑面而来,恰似从岁月深处那幽闭古墓中飘散出的腐朽气息,瞬间将他笼罩,令他忍不住微微皱眉。
踏入屋内,烛火在狂风暴雨的肆虐侵袭下,剧烈摇曳不定。那微弱的火光,宛如垂危病人在生死边缘颤抖的指尖,在这幽邃黑暗中无力地跳动着。昏黄的光影将三人的影子,扭曲地投射在斑驳陆离的墙面上。恍惚间,他们的身影竟与远古壁画中那些进行神秘祭祀的巫祝悄然重合,一种诡异之感,如涟漪般在心底缓缓荡开,且愈发浓烈。
“又下雨了。”张仲景坐在案几旁,缓缓合上那本古旧泛黄的《汤液经法》。他布满老茧的指节,无意识地轻轻摩挲着泛黄纸页,动作轻柔,仿佛在抚摸一位垂垂老矣、即将辞世的故友。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丝旁人难以察觉的忧虑,缓缓说道:“这雨,已经连绵不绝地下了整整七日。”雨滴急促地敲打窗棂,发出密集且凄厉的声响,仿若无数冤魂在窗外哭诉着他们无尽的哀怨与不甘。张仲景抬眼望向窗外那如墨般的雨幕,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诗经》中“习习谷风,以阴以雨”的诗句。此时此刻,这雨可不正带着这般浓郁的悲伤意味么?他的眼神中,悄然闪过一丝不安,直觉告诉他,这连绵不绝的雨,或许正预示着一场难以预料、席卷而来的灾祸。
素问将刚誊抄完的医案,小心翼翼地轻轻放在案头。她眉头紧蹙,眼神中满是忧虑,目光缓缓扫过窗外那如泣如诉的雨帘。细密交织的雨丝,犹如一张巨大且无形的蛛网,将整个城池严严实实地牢牢笼罩。“我总觉得这雨透着古怪,城中已有七人无故高热而亡,可他们的症状与《伤寒论》记载的太阳病截然不同。”她的声音中,充满了疑惑与担忧,眼中闪烁着不安的光芒。她不禁想起昨日在医馆中,那几位死者临终前痛苦扭曲的面容,以及他们身上那些无法解释、透着诡异气息的红斑。一想到这些,她心中便不禁一阵发寒。这些死者的症状如此怪异,仿佛是被某种神秘而邪恶的力量无情侵蚀。而这一切,似乎又与这场不合时宜、下个不停的雨,有着千丝万缕、难以言说的联系。
灵枢蹲下身,用火钳拨弄着铜炉里即将熄灭的炭火。就在火苗猛地窜起的瞬间,他的余光不经意间瞥见窗外闪过一道白影。那身影轻盈飘忽,灵动间像极了昨日在义庄看到的幽冥白蝶。那白蝶身姿宛如一片被狂风卷起的亡灵衣角,在风雨中飘摇不定,最终缓缓停在亡者额间。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白蝶翅膀上的黑色纹路,竟神奇地组成了《伤寒论》中的脉象图。这个诡异的画面,如同鬼魅一般,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令他不寒而栗,脊背发凉。“张前辈,您在撰写‘阴阳易瘥后劳复病’篇时,是否参考过《黄帝外经》?”他突然开口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紧张,心脏在胸腔中剧烈跳动,仿佛要冲破胸膛。这本《黄帝内经》,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医道中的禁忌之书。传说中,它蕴含着能逆天改命却又极为危险的秘密,仿佛潘多拉的魔盒,一旦开启,便可能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如今灵枢提及它,似乎是在小心翼翼地试探着,踏入一个未知而危险的神秘领域。
张仲景的瞳孔猛地收缩,手中的羊毫在宣纸上瞬间晕开一团墨团,恰似一滴鲜血滴入清水,迅速地扩散开来。他猛地起身,推开窗户,雨丝无情地飘进来,瞬间打湿了他的鬓角。冰凉的雨丝,如同无形的细针,刺痛着他的肌肤。“你为何会提及此书?”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警惕,仿佛触及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禁忌。他的思绪,瞬间回到了多年前,那个在深山密林中偶遇神秘老者的夜晚。老者身形佝偻,背如弯弓,但眼神却透着洞悉一切的深邃光芒。老者曾向他提及,《黄帝外经》中蕴含着惊天动地的秘密,然而,这秘密背后,却也伴随着巨大的危险,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如今灵枢突然提起,难道这背后,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关联?这一念头,如同阴霾般,笼罩在他心头。
灵枢从怀中掏出半块刻着人面鱼纹的玉珏,正是三日前在寒潭边拾得。当时,水面倒影中浮现出《伤寒论》残缺的书页,那些漂浮的书页,宛如从幽冥世界寄来的死亡请柬,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其中一页,赫然记载着“以人血为引,可通幽冥”的骇人文字。“昨夜子时,我在观星台观测天象,忽见荧惑守心,对应方位正是城西寒潭。”他顿了顿,目光紧紧观察着张仲景的反应,继续说道,“潭水倒映的星图里,分明有《黄帝外经》的图腾。”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好奇,同时,也夹杂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恐惧。荧惑守心,在古老的星象学中,本就是大凶之兆,不祥的象征。如今又与寒潭、《黄帝内经》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切,究竟意味着什么?灵枢深知,他们似乎正一步步踏入一个巨大而神秘的谜团之中。而这个谜团的背后,或许隐藏着足以颠覆他们认知的惊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