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三年科举(第2页)
“州试定在第三年的八月,礼部试在州试后的来年二月举行,殿试定在礼部试的同年三月”
秦济听了,轻轻点了点头,脸上露出认可的神色,表示认同。但他心里清楚,科举改制是关乎国家人才选拔的重大决策,不能仅凭这两人的建议就轻易决定,还需要听听更多人的意见。
他的目光在朝堂上缓缓扫了一圈,群臣们有的微微颔首,似乎在思考欧阳修的提议;有的则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最后,秦济的目光落在刚刚从西北回来的大学士赵普身上。
赵普是秦济老爹第一次开科选上来的,自入朝为官以来,就很受信任。想起往昔,秦济的父亲对赵普极为倚重,经常带着赵普在身边,无论是处理朝政大事,还是御驾亲征打仗,都形影不离。
那时的赵普,跟随先帝出谋划策,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老爹死后,赵普本是留给秦济大哥的重臣,然而为了震慑边疆,提前被放到了西北。当时的安排,也是想要效仿李世积旧事。
只不过大哥死得太过突然,还没来得及把赵普召回,就去世了。直到九月祭祖后,秦济才把这位元老级的人物召回来,封他为大学士。从那以后,秦济很多事都扔给赵普处理,偶尔抽查一番,自己倒是做成了甩手掌柜。“赵大学士,卿以为永叔讲的如何?”秦济看着赵普,目光中带着询问,眼神里满是对这位老臣的信任和期待。
赵普微微躬身,身姿沉稳如山,岁月的沉淀让他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种威严和从容。他抬起右手,缓缓地轻抚着胡须,略作思考后,这才缓缓说道:“陛下,永叔所言极是。”他微微抬头,眼神中透着自信,腰杆挺得笔直,“三年一科举,分州试、礼部试和殿试,如此安排不仅能缓解官员冗余之患,还能给予各地士子充足的时间备考,确保选拔出的人才更为优秀。”
“州试八月举行,正值秋高气爽,也避开了农忙。”赵普一边说着,一边微微转头,眼神扫过朝堂上的群臣,似乎在观察众人的反应,“士子们经历了春夏的潜心钻研,积累了丰富的学识,此时应试,更能发挥出真实水平。”
“礼部试来年二月举行,给了通过州试的士子们充裕的时间进京,也便于礼部细致筹备。礼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精心挑选考官,准备考试场地和试卷等各项事宜。而殿试紧接着同年三月,能够及时确定最终人选,让新科进士尽快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
秦济听了赵普的分析,心中更加笃定。他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大手一挥,声音洪亮地说道:“如此甚好,就依永叔所言,从下一届开始,科举改为三年一次,具体事宜由礼部和吏部共同商议拟定,务必做到公正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