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猎的飞星 作品

第33章 治水(第3页)

尔等当体朕保民如子之心,严查历年河工账目,究治贪墨,简拔贤能。务使堤防永固,水患消弭,以苏民困。若有抗命不从、阴加阻挠者,无论品秩,皆以欺君罔上论处!

钦此。

乾正三年八月十日

诏书一下,朝堂顿时议论纷纷。众人皆知此次治水责任重大,关乎民生社稷,而选派苏轼与赵匡胤前往,足见皇帝对此事的重视。苏轼素有才名,又知道事情分寸,由他监察吏治,定能揪出那些贪渎之徒;赵匡胤武艺高强,手握重兵,有他随行,可确保行动顺利,震慑心怀不轨者。

退朝后,苏轼到赵匡胤,“国舅,此番咱俩可被委以重任了,这治水之事千头万绪,又要查吏治,怕是有的忙了。”

由于苏轼是在赵景渊门下培养的,而赵匡胤又是赵景渊的儿子,所以和赵匡胤这两年关系还处的不错。

赵匡胤爽朗一笑,拍了拍苏轼的肩膀,“子瞻,你现在也是国舅啊,不必担忧,你我各司其职,定能将此事办好。我虽不懂治水,但是武艺超出我爹不少,不会像上次那样让你担惊受怕的,好了,我要去找皇后报备一下,你也快回家安排一下吧。”

苏轼闻言拱手笑道:\"国舅所言极是。不过...\"他压低声音道,\"听闻东南官场盘根错节,此番怕是要动些真格的。\"

赵匡胤眼中闪过一丝锋芒,按了按腰间的佩剑:\"正好试试新得的宝剑利不利。子瞻且放心,有我在,那些宵小翻不出什么浪来。\"

两人正说着,忽见一名小太监匆匆跑来:\"国舅,皇后娘娘传您即刻去长乐宫呢。\"

赵匡胤挑眉:\"巧了,我正要去找娘娘。\"转头对苏轼道:\"子瞻先回府准备,明日辰时我们在东华门外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