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雨林里的"铁轨课"(第2页)

林野的心沉了下去。赤潮……如果真是赤潮,那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他立刻拨通了杰克,项目部的技术主管的电话,语气严肃地交代了几句,让他立刻组织人手,携带水下探测设备,去河道和港口附近进行排查。

“明白,林工!”杰克的声音透过手机听筒传来,带着风声和雨声的杂音,“我们马上出发!”

挂了电话,林野看着安娜,她的脸色有些苍白,眼神却异常坚定:“林工,我们能不能……去一趟莱凯村的后山?”

“后山?”林野有些不解。

“我阿公的笔记里,”安娜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一个用旧报纸包裹着的小本子,小心翼翼地展开,里面是泛黄的纸页,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画着一些线条和标注,“他当年当铁路测量员的时候,画过这里的地下河走向。他说,莱凯村后山有一处‘神井’,旱季能流出淡水,雨季却会突然干涸……后来修路的时候,那口井被填埋了。阿公怀疑,那里可能是地下河的一个入口。”

林野的目光落在笔记本上,铅笔画的线条虽然稚拙,却清晰地标注着“地下河入口:莱凯村后山,海拔120米”。他心里一动。地下河?如果这里真的存在尚未完全探明的地下河系统,那么潮汐的异常,地下水位的变化,甚至刚才看到的疑似赤潮的现象,或许都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走!”林野当机立断,扯下已经湿透的安全帽,用力甩了甩头上的雨水,“我们去看看。”

安娜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雨后的星星:“阿公的笔记……也许真的能帮上忙!”

莱凯村的后山,完全被浓密的热带雨林覆盖。高大的榕树、棕榈树、不知名的阔叶乔木层层叠叠,将天空切割成零碎的光斑。藤蔓如同巨蟒般缠绕在百年古树的躯干上,低垂下来,几乎要触到地面。厚厚的落叶铺满了山间小径,踩上去软绵绵的,发出“沙沙”的声响,混杂在雨声里。

安娜举着一把短柄的砍刀,在前方开路。她的动作熟练而灵巧,总能准确地找到那些阻碍行进的最细弱的藤蔓,用力一挥,便斩断开来。林野跟在她身后,学着当地工人的样子,用一片削尖的竹片,小心翼翼地刮开挡路的藤条和杂草。竹片轻便,不会像刀刃那样轻易伤到树根,也算是他们在这个项目中学会的一点“土法”。

雨没有停歇,反而更加密集了。雨水顺着树叶的边缘汇聚,形成一道道细小的瀑布,浇在他们身上。林野的工装早已湿透,紧紧地贴在身上,有些发冷。他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视线有些模糊,只能紧紧跟着安娜的脚步。

“到了!”安娜突然停住脚步,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和紧张。她指着前方不远处,一块半人高的、布满青苔的岩石。岩石的缝隙里,正渗出一股细细的水流,汇聚成一个小小的水洼。水洼里,水面漂浮着一片新鲜的、翠绿的树叶,叶片边缘微微卷曲,显然是刚被雨水冲刷下来的。

“就是这里!”安娜蹲下身,小心翼翼地用手捧起一捧水。水很清澈,带着山泉特有的凉意,但仔细看去,水底似乎沉淀着一层微弱的、褐色的物质。“您尝尝。”她递给林野。

林野迟疑了一下,还是接了过来。他抿了一小口,水带着一股淡淡的铁锈味,但更多的是清冽甘甜,沁人心脾,驱散了些许寒意。“是地下水。”他放下手,目光落在那片漂浮的树叶上,“但似乎有些……异常。”

他从随身携带的工具包里取出几条ph试纸,小心翼翼地蘸了蘸水洼里的水。试纸迅速变色,他对比着色卡:“中性偏碱,和我们在缅甸k83段遇到的暗河水质差不多。”

“暗河?”安娜好奇地凑过来看,“什么是暗河?”

林野解释道:“就是地下的河流,通常在喀斯特地貌或者有特殊地质构造的地方存在。它们的水位和流量会受到降雨、季节等多种因素影响,有时候变化很大。”

安娜的眼睛睁大了:“所以,您是说……这里的地下河水位也变化了?”

“很有可能。”林野站起身,抬头看了看四周,“如果地下河的水位上涨,可能会影响到地表的排水系统,甚至渗透到河道和港口,改变潮汐的规律。就像一个巨大的地下水库,在偷偷地‘吐纳’着水量。”

安娜也从背包里掏出一个陶制的杯子,用手指蘸了蘸水洼里的水,在杯沿画了一个圈,然后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小杯水,递给林野:“我阿公说,这水能治疟疾。当年第一批来修铁路的中国工人,很多人得了疟疾,喝了这‘神井’的水,病都奇迹般地好了。”

林野接过陶杯,杯壁粗糙,带着泥土的气息。他再次抿了一口,那股铁锈味似乎更明显了些,但甘甜依旧。“或许只是巧合,或者水里的矿物质起了作用。”他笑了笑,将杯子递还给安娜,“但无论如何,这片土地确实在默默地保护着我们。”

安娜的手指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冰凉而柔软。她看着林野,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感激:“您看,我们的土地,连水都在保护我们。”

林野看着她,这个年轻的海地姑娘,有着不同于他见过的任何人的眼神,清澈、坚定,又带着一种对土地的敬畏。他忽然觉得,这次来海地,或许不仅仅是完成一个工程项目那么简单。他低头看了看手腕上的银镯,红绳在雨水的浸泡下变得更加柔软,平安结的纹路却依然清晰可见。他想起了扎伊,想起了缅北高原上的风沙,想起了那些淳朴而智慧的人们。

“安娜,”他开口,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有些低沉,“如果地下河的水位真的影响了潮汐,那我们需要尽快采取措施,保护我们的工程,也保护这片土地。”

安娜用力点头:“我阿公的笔记里,还画了地下河大致的走向。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方向,再仔细找找,看看有没有其他出口或者支流。”

他们决定先记录下这个“神井”的位置和水文特征,然后根据安娜阿公笔记上的线索,继续在附近搜索。雨势渐渐小了些,虽然依旧淅淅沥沥,但能见度稍微提高了一些。他们用手机和笔记本记录下水洼的位置、水质、以及周围的环境特征,又采集了一些水样,准备带回项目部进行更详细的化验分析。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安娜突然又指向不远处的雨林深处:“您听,还有声音!”

林野侧耳倾听,果然,除了雨声,还有一种细微的、持续不断的“汩汩”声,像是水在地下深处流动的声音。他心中一动,难道这就是地下河的流向?

他们循着声音,拨开更密集的灌木丛,终于在一处陡峭的岩壁下,发现了一个被藤蔓和苔藓覆盖的、幽深的洞穴入口。洞穴里黑漆漆的,隐约能听到水流的声音变得更加清晰、响亮。

“地下河的另一个出口?”林野兴奋起来,“安娜,你阿公的笔迹果然没错!”

安娜也显得异常激动:“阿公说,地下河像一条沉睡的巨龙,我们最好不要惊扰它。但现在,它似乎醒来了。”

他们没有贸然进入洞穴,只是在外围仔细观察和记录。林野拿出地质锤,敲击着岩壁,感受着岩石的质地和结构。这里的岩层似乎比其他地方更加疏松,有明显的裂隙。他结合安娜阿公的笔记,开始推测地下河可能的完整走向,以及它如何与地表的河道和港口相互影响。

雨又下大了,他们知道不能再待在这里。临走前,安娜在“神井”的水洼边,用几片金竹叶和山藤,精心地编织了一个小小的、象征性的竹笼,轻轻放入水中,算是向土地表达一种敬畏和感谢。林野看着她的动作,若有所思。

回到项目部时,雨已经停了,但天空依旧阴沉。空气湿热而黏稠,带着雨后泥土和植物混合的腥甜气味。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林野和安娜浑身湿透,像两只落汤鸡,但心情却异常轻松和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