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升职(第3页)

他悄声说:“云京,我们的孩子,要生在一个更好的世道里。”

然而这时却发生了另外一件事。

正值端阳节,宫中景和殿张灯结彩。德妃娘娘以“赏春雅会”为名,特召新科进士入宫赐宴,实则心中另有盘算。

新科探花郎宗辞自然要赴宴,人们都说他出身寒门,却才华横溢,诗文惊艳殿试,连太傅也私下赞其“笔锋如剑,学养如渊”。德妃早有耳闻,越发起了将人纳入掌中、为五皇子铺路的念头。

宴席之间,众人觥筹交错,德妃一身金线缂丝裙,端坐帘后,笑意盈盈地看着殿下那位白衣胜雪的年轻才子。她柔声道:“总探花年纪轻轻,便列鼎甲,实乃我朝之幸。

听闻只有一妻,倒叫本宫想起府中那位侄女,性情温婉,亦喜诗书,正可相配。”

总辞闻言,执箸微顿,神情恭敬而疏离,起身拱手答道:“承娘娘厚恩,微臣与发妻恩爱,励志终身只娶一妻,且臣志在翰苑笔砚,未敢妄攀高枝。”

德妃并不恼,反倒抬眸浅笑,道:“你且回去好生想想,良缘自古天成,不必急着拒绝。”

当夜,内廷太监便送来一卷宋人名家画作与一柄金丝折扇,扇面题着:“琼林初探花,良配未有家。”落款却是德妃堂侄——沈文昶之手,字迹清隽,却略显刻意。

总辞看罢,神色无波,只命人将物品原封不动地送回。次日,他照例入翰林院听讲,唯独在讲册后题下一首短诗,托人送入景和殿:

玉阶生寒意,桃李各自香。

寒士无他志,愿守白衣郎。

德妃展卷,唇角的笑缓缓收敛,半晌未语。宫人低声问是否追责,那美艳贵妃却只轻轻一笑,收起诗卷,道:“这般冷月清霜的人,倒也无趣。”

自此以后,总辞名声更盛,士子多效其风骨,朝中清流亦对其赞誉有加。而沈文昶,望着日渐风头正盛的探花郎,心中某些暗潮,悄然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