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学内斗
府学清晨的钟声在巳时初响起,整个学宫随之苏醒。
宗辞一身素净青衫,肩背笔帘,手提书囊,与其他生徒一同步入讲堂。讲堂坐北朝南,檐下垂着一排排竹帘,阳光穿过帘隙,落在青砖地上,碎成一片片金色。
今日授课的乃是府学中资历最深的**林夫子**,此人年逾六旬,鬓发斑白,却精神矍铄,素以严谨治学、刻薄犀利而着称。林夫子一进门,满堂便肃然无声。
他抬手示意众人坐下,随后缓步走至堂前,手执戒尺,目光如电:“今日讲《春秋左氏传》,你等背到哪一卷了?”
生徒们齐声道:“昭公二十三年。”
“好。”林夫子冷哼一声,“昭公二十三年,子产论政。宗辞,你来念一段。”
宗辞从容起身,展开手中经卷,朗声念道:“子产曰:‘政以正民,譬如君之使臣,身正而令行;政不正,虽令不从……’”
声音清润有力,吐字分明,虽不慷慨激昂,却自有一股沉稳之气。林夫子听得颔首,又忽然转身,点名旁边一位生徒:“冯铭,你来解释何为‘政不正,虽令不从’。”
冯铭仓促起身,言辞磕绊:“夫……夫子,此句……是说……若为政不公,即使下令百姓也不会……不会听从。”
“哼!”林夫子眼中寒光一闪,戒尺“啪”地一声重重敲在书案上,吓得满堂人一抖。
“照抄原话也不会?你是来读书,还是来偷睡?”
冯铭涨红了脸,低头不语。林夫子冷笑道:“此言为政之本,正心诚意,方能感民。宗辞,再来诵一段‘子产相郑’,你讲给他听听。”
宗辞又从书中取段,解释得有条不紊,引据《论语》佐证:“子产制礼正名,使民有章法,有敬畏,郑国方能中兴……”
林夫子听罢,长叹道:“宗辞所言,虽未尽善,却明理。诸位要知,读书不止为中试中举,更是为明大义、知民心。若只死读硬背,中了又如何?”
说完,他将手中戒尺收起,坐于堂前,唤众人抄录讲义,命宗辞临末课讲义之首。
抄写间,堂中只听纸笔摩挲之声。宗辞落笔沉稳,一笔一画皆是规矩,仿佛那文字也带着他骨子里的坚持与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