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教主 作品
第150章 朝廷使臣
“啊?如今蒙古大军急攻襄阳,朝廷不派大军抵挡,襄阳恐怕守不住啊!”
赵笵心中十分慌乱,他本以为朝廷会派大军来抵御蒙古,哪知朝廷竟然不派军队来打蒙古人。
朝廷都不管,自己还守个什么劲啊,大家早点散伙走人算了,这破知府他是一天都不想当了。
“赵知府莫急,陛下此番派我来襄阳,是要找蒙古人议和的!”邹平慢悠悠说道。
赵笵听说朝廷要和蒙古人议和,顿时心中狂喜,议和好啊,议和就不用打仗了,自己就不用担责任了。
而且议和后大宋和蒙古之间就会通商,襄阳地处两国边界,每年都有大量货物流经,自己稍稍动动手脚,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到时候自己还可以往蒙古走私物资,蒙古人是野蛮人,几乎什么都缺。盐、铁器、丝绸、茶叶、药材……
襄阳物产丰富,到时候自己就把各种物资走私到北方,高价卖给蒙古人,岂不是赚翻了,赵笵越想越兴奋。
要知道宋朝经济发达,商业文化浓厚。上到皇帝下到市民,都具有很强的经济头脑。
文臣武将更是做生意的好手,宋朝军队走私物资是极其常见现象。
曾有一句话形容宋朝非常贴切:国富军不强,将士皆经商。
说的就是宋朝军队普遍都从事商业活动,军队不擅长打仗,但十分擅长经商做买卖。
比如北宋时期,宋朝的前线部队往辽国贩卖茶叶、丝绸等国家大宗商品,连宫中的丝绸都是军人在织,整个产业都被军队垄断了。
将领们一个个赚的盆满钵满。军队成了长途货运队,成了武装走私人员,只想着挣钱,不想打仗。
南宋时期军队经商现象更加明显,就连岳飞都曾靠贩运、发债养兵,刘光世都组织过五千人的长途货运队经商挣钱。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大宋朝冗兵现象非常严重,军队数量庞大(人多但战斗力非常弱)。
国家又积贫积弱,没钱给数量庞大的军队发工资。
军队将领只有组织部队做生意,才有钱发军饷,不然光指着朝廷那点军饷,士兵都得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