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白灼西生菜的吕子 作品

第12章 旧歌谣

系着新红绳的小姑娘叫阿禾,是个孤儿,被林晚在县城的福利院找到的。她来的那天,骨镇的柳花正落得热闹,花瓣粘在她的粗布裙摆上,像撒了把碎星星。

“林晚姐说,这歌谣要天天唱。”阿禾蹲在守钟人小屋的门槛上,晃着两条细瘦的腿,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曲子:“柳花白,红绳缠,钟声响,骨头安……”

这是林晚编的歌谣,说是能让河底的骨头睡得安稳。阿禾记性不好,总唱错词,每次唱错,座钟就会“咔哒”响一声,像在提醒她。

第三晚唱错时,钟摆突然掉了下来,砸在地上裂成两半,露出里面藏着的东西——一卷泛黄的布,上面用鲜血画着幅地图,标着骨镇的河流、柳树、还有祠堂的位置,最深处画着个小小的棺材,旁边写着“雾骨之源”。

“这是第一任守钟人画的。”一个苍老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阿禾抬头,看见个穿长衫的老人站在月光里,手里拄着根骨头拐杖,拐杖头是用颅骨做的,眼窝处嵌着两颗绿珠子,像某种蛇的眼睛。

她认出这老人——在祠堂的老照片里见过,是骨镇的第一任守钟人,姓赵,据说活了九十岁,死的时候手里还攥着座钟的钥匙。

“雾骨不是骨头变的。”赵老先生的拐杖在地上敲了敲,发出空洞的回响,“是当年活祭时,母亲们的眼泪和怨气,在河底沤成的。”

他指着地图上的棺材:“里面埋着第一个被活祭的孩子,是个女娃,刚生下来就被扔进了河。她娘抱着石头跳了下去,怨气太重,把河底的骨头都缠成了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