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白灼西生菜的吕子 作品
第3章 忘川长歌
霜降那日,汤铺来了个穿邮差制服的鬼魂。他的邮包里塞满退信,每封信都盖着"查无此人"的邮戳,唯独信封角落用铅笔写着小字:"阿春收,从上海到重庆的第108封信"。他摩挲着邮戳叹气:"1942年我替战友寄家书,却因轰炸把地址弄丢了,这些信在我灵魂里攒了八十年。"
我接过封信轻轻一吹,邮戳上的油墨突然化开,露出信里的暗纹——那是战友用米汤写的兵工厂地图。更惊人的是,信封背面的铅笔字遇水显形,竟是阿春的回信地址,只是被当年的血渍遮住了。"你看,她一直在等。"我指着忘川水面,映出阿春老年的模样,她至今还在重庆老邮局前摆着茶水摊,桌上压着张泛黄的寻人启事。
邮差鬼魂把信抛进忘川河,信封化作纸船,邮戳变成船帆,每艘船上的邮戳都亮起不同的光——有的映出兵工厂的安全通道,有的照出阿春藏起来的救命药,还有的飘着她为战友缝补军装时哼的川江号子。
腊八节来了位挑秤的老匠人。他的秤杆是用亡妻的梳妆镜木框做的,秤星却总缺最后一颗。"民国三十年饥荒,我用这秤给乡亲们分粮,却被地主打断了秤杆。"他敲着秤杆,木纹里渗出米香,竟混着妻子当年教他刻秤星时唱的童谣。
我往秤杆裂缝里嵌了颗忘川河底的稻种,种子瞬间长成发光的稻穗。这时才看清,秤杆内侧刻着妻子的字迹:"星不落,粮不断"。当老匠人重新提起秤,缺的那颗星突然由万千米粒组成,每粒米都映着被救乡亲的笑脸——有个小姑娘正把分到的米熬成粥,喂给病重的母亲;有个老汉用省下的米做了种子,来年长出了救命的稻子。
如今忘川河边多了座"秤心桥",桥面由无数秤杆铺成,每块木板都刻着善念。每当有贪心的魂魄走过,秤杆就会翘起,直到他们想起自己曾施舍过的半块窝头;而善良的魂魄走过时,秤星会化作灯火,照亮他们轮回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