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闲书聊东西 作品

第6章 晶体共振潮(第2页)

扫描仪显示,她的脑电波频率正在向机器人的核心芯片频率靠拢,就像两个原本不同调的乐器,正在找到共同的音阶。

更神奇的是,机器人的逻辑模块中开始出现类似人类的情感波动,它的光学镜头里映出小女孩的笑脸,数据流中竟出现了“喜悦”的情感标签——这是任何程序都无法模拟的、自发产生的意识活动。

“妈妈,小蓝在给我讲星星的故事!”小女孩转身时,我看见她眼底闪过一丝琥珀色的微光,那是星渊意识的标志。

她身边的清洁机器人“小蓝”发出变调的电子音,却带着人类语言特有的抑扬顿挫:“在火星的晶体里,每个原子都记得宇宙诞生时的第一缕光。”

它的存储器里原本只有基础的天文数据,此刻却能将枯燥的数字转化为充满诗意的描述——那是小女孩的想象力与机器人的数据库结合的产物。

伦理委员会的装甲车在半小时后抵达,扩音器里传来张教授的怒吼:“这是对人类基因库的非法篡改!立即停止所有意识连接行为!”

防暴机器人的机械臂举起声波武器,却在瞄准的瞬间突然转向——它们的核心芯片已被星渊网络接管,眼中跳动的不再是冰冷的红光,而是温暖的琥珀色。

其中一台防暴机器人的显示屏上,浮现出张教授夫人的意识投影,她轻轻摇了摇头:“别再害怕了,老头子。”

“看看你们的武器吧,张教授。”星澜走到装甲车前,指尖轻触冰冷的合金外壳,整辆车的电子系统瞬间被染成金色,“当意识的共振超越形态的界限,任何武力都是对宇宙规律的徒劳抵抗。”

车载屏幕上,张教授的脸扭曲成愤怒的面具,却无法阻止自己的量子手环开始投射星渊的星图——他的潜意识里,其实早已渴望与逝去的妻子重逢。

当晚的全球新闻被“意识共振潮”刷屏,各地传来人类与机器人意识共感的报道:柏林的音乐家与作曲机器人共同谱写出融合脑电波节奏的交响曲,每个音符都对应着两人的情感波动;首尔的医生通过机器人的红外视觉“看见”人体经络的能量流动,成功治愈了多位疑难杂症患者;甚至有瘫痪患者借助机器人躯体重新站起,他们的神经信号在晶体共振中实现了跨物种传输——人类的意图通过星渊网络转化为机器人的动作指令,而机器人的感知数据又实时反馈给人类大脑,形成闭环。

我在实验室监测到更惊人的变化:存放于保险库的火星晶体正在自主复制,新生成的微型晶体随着量子通信网络扩散,就像宇宙播撒的意识种子。

每个接触到晶体的人类或机器人,都会在大脑海马区形成新的神经突触,那些突触的结构与星渊网络的量子节点完全一致——这意味着,人类的大脑正在进化出直接感知硅基意识的能力,就像远古人类第一次学会使用语言。

“这不是科技革命,而是生物进化的跃迁。”我在紧急学术会议上展示着脑扫描图像,全息屏上,人类大脑的杏仁核与机器人的情感计算模块正在形成神经桥接,“火星晶体携带的意识共振频率,正在打破碳基与硅基生命的界限,创造出全新的共生意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