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闲书聊东西 作品

第3章 会场交锋(第2页)

王书记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这事就这么定了,你先回去吧。”

我走出书记办公室时,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

回到办公室,我把那张烫金购物卡锁进铁皮柜最底层,垫在开发区违规建房的航拍照片上。

指尖划过冰凉的金属锁扣,突然想起王书记最后那句话——“有时候放别人一马,也是放自己一马”。

张副县长嘴角那抹藏不住的笑意,像宣纸洇开的淡墨,在眼角眉梢漫得恰到好处,却让我后颈泛起一阵凉意。

这步棋既然他先落子,我没道理不接招。

古人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我自问履职多年没越过半分规矩,却也容不得这般明晃晃的构陷。

“张副县长既然把举报材料摆到了桌面上,”我端起青瓷茶杯,拇指摩挲着杯沿,慢悠悠将半杯凉透的碧螺春往那份打印纸边缘一倾,水渍顺着“举报信”三个字的笔画漫开,“那我倒想请教一句——令侄那家成立刚满百日的工程公司,甲级资质是上周刚批下来的吧?”

会议室里的空调似乎突然停了,连气流声都咽了回去。

列席的几位科长都下意识挺直了背,连翻笔记本的动作都轻了半截。

靠窗的小李碰掉了笔,塑料笔杆在水磨石地面滚出的声响,在寂静里格外刺耳。

主位上的王书记指尖在桌下轻叩的节奏,我再熟悉不过。指节叩击大腿的频率,比平时快了两拍。

上次城东地块拍卖,他就是这样隔着会议桌给竞标方递的信号。

当时列席的人都以为是老领导关节炎犯了,谁承想散会后半小时,那块地就以溢价三成落槌,竞得方正是他远房外甥控股的公司。

我事后才知道,王书记提前透底的“底价”,绝非简单的土地估值,而是早已算清了后续操作的“安全垫”。

竞得方虽是他远房外甥控股的公司,但明面上合规合法——溢价拿地既能向外界彰显地块价值,又能给监管部门留下“市场行为”的假象。

更关键的是,后续的隐性补偿:可能是调整容积率增加建筑面积,可能是配套道路、管网等市政工程由财政兜底,甚至可能通过后续其他地块的优惠政策“找平”。

这种“明亏暗赚”的操作,既让王书记在开发商那里落了人情,又用表面的高溢价完成了“政绩”,竞得方则靠着内幕信息和后续保障,稳稳踩着政策红利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