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记忆共振:解剖台上的双重笔迹(第2页)
而照片背景中,解剖台右下角那三个凹点,正是他现代右手的指纹形状,这一发现,让他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而复杂的谜团之中。
“这是我前世刻下的求救信号,”他喃喃自语,声音如同从遥远的深渊传来,“在这个时空穿越的规则里,通过掌纹识别能够触发特定的程序。我用实验体的指甲,在台面上抠出自己的指纹,这样未来的人就能通过掌纹识别,激活玉簪的自毁程序,从而避免病毒数据落入敌人手中。”
苏然突然转身,手电筒照向地道深处。
滴水声混着骨骼断裂的脆响,每七声对应一次惨叫,那声音仿佛来自地狱最深处,令人毛骨悚然。
“冷冻实验,”她咬着牙,一字一顿地说,“周学长说过,他们把人绑在零下三十度的室外,再用木棍敲打关节,听骨头断裂的声音……”
她的声音突然发抖,泪水夺眶而出,“上个月,巷口的王阿婆就是这样没的,她最后说的话是‘水西门梧桐巷的梧桐树开花了’。”
陆鸣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幅画面:1945年的秋天,佐藤健二在玉簪盒里留信,信纸边缘画着南京地图,每个红点旁写着“美惠子学生”,最大的红点标着“金陵女子大学”,旁边注着“苏然”。
而现代实验室里,祖母的日记最新一页写着:“鸣儿,当你读到这里时,玉簪应该已经激活。记住,梧桐巷37号的梧桐树下,埋着能终结一切的齿轮。”
“健二君说,玉簪里存着苏然的恐惧,也存着他的忏悔。他手腕的疤痕是替我挡刺刀留下的,可他总说‘该疼的是我’。今天他把齿轮埋进梧桐巷,说‘等我们的孙子看懂这些,战争就真的结束了’。樱花在南京的春天开得很盛,不像在京都时带着血味。”
这一切线索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张紧密且错综复杂的大网,将他和苏然笼罩其中,命运的齿轮开始加速转动,而他们,必须在这错综复杂的时空中,找到那一线生机。
此时,陆鸣向苏然解释道:“这玉簪的记忆存储与时空的联系极为紧密,它像是一个跨越时空的记录仪,能将不同时空的关键记忆捕捉并保存。我们现在所经历的记忆共振,也是因为我们在特定时空点,与玉簪所存储的记忆产生了共鸣。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让我们来终结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