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笔生花花公子 作品
第431章 储君(第2页)
一道道命令有条不紊地发出。新任巡抚陈良谟与东厂的郑千户对这位西南总督的决策毫无异议,全力支持。在这危急存亡之秋,石柱,俨然成了四川临时的政治与军事中枢。秦良玉以退为进,收缩兵力,决心在这最后的壁垒中,与大西军周旋到底。
加急文书,雪片般飞入京师。
秦良玉的求援奏折与左良玉在湖广的告急文书,几乎同时摆在了内阁的案头。然而,此刻的京师,主心骨却不在。崇祯皇帝御驾亲征,尚未回京。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的缺位,让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片风声鹤唳之中。各地失陷的军报频传,官军伤亡惨重,抚恤的名单一日长过一日,朝堂之上,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然而,外患当前,内斗却愈发激烈。
在一次朝会上,礼部侍郎高尔俨突然出班发难,矛头直指正在山西前线苦苦支撑的三边总督陈奇瑜。
“臣,有本奏!弹劾陈奇瑜十二宗罪!”高尔俨声色俱厉,历数罪状,“其罪一,纵兵扰民,激起民变;其罪二,私通贼寇,暗中资敌;其罪三,通虏卖国,罪不容赦;其罪四,阳奉阴违,贻误战机……”
一连串的指控,如同一盆盆脏水,泼向了前线的统帅。众多御史、言官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群起响应,纷纷附议,意图将陈奇瑜立刻罢黜。他们心中打的算盘,无非是借着战败之机,将责任推卸给前线将领,从而在权力的牌桌上,为自己捞取更多的筹码。
面对群臣咄咄逼人的攻势,监国的少年太子朱慈烺,端坐在那张对他而言似乎过于宽大的龙椅上,最初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他那张尚带稚气的脸上,写满了与年龄不符的忧虑。
垂帘后听政的周皇后,按祖制无权干政,只能心急如焚。侍立一旁的司礼监太监王德化,亦不敢在这种群情激愤的时刻随意出言。整个皇极殿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