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策对(第2页)
这番言论,即便是崇祯皇帝这个来自后世的灵魂,听了也不由得为之动容!
最后,夏完淳再次跪倒在地,叩首道:“臣年少无知,不识忌讳,干冒宸严,妄议朝政,罪该万死!恳请陛下治罪!” 他这番以退为进的表态,更是将其过人的胆识与赤诚的忠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
崇祯皇帝看着底下这个虽然年轻、但其见识与胆魄,却远超朝中绝大多数耆老大儒的少年,心中第一次,对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产生了真正的希望!他表面上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似乎对夏完淳这番“过激”的言论,只是“听得一知半解”,实则……却已将其那份条理清晰、直指要害的殿试卷宗,牢牢记在了心里。
随即,他又依次点名,让黄渊耀、候玄演二人,继续就时政弊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这二人虽然也算言之有物,但其见识与胆魄,却终究无法与瞿昌文的纲举目张、以及夏完淳的切中要害相比。
殿试问对,便在这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氛围中,继续进行着。
----------
文科殿试的流程,向来复杂。在经过了数轮的策问和对答之后,便是由皇帝与四位主考官,共同对所有贡士的卷宗,进行最后的审阅和排名。
崇祯皇帝与倪元璐、方逢年、冯铨、张瑞图这四位主考官的选拔标准,显然有所不同。几位主考官,更看重的是文章的“起承转合”、经义的“引经据典”、以及立论的“中正平和”。而崇祯皇帝所看重的,则是卷宗之中所体现出的“洞察力”、“实干精神”、以及……对皇权的“绝对忠诚”!
因此,在最终决定三鼎甲名次之时,双方竟屡次发生分歧,对前十名贡士的排名,进行了数次调整。
而另一边的武科殿试,则显得更为直观和……热血!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文字游戏,一切,都靠着擂台之上的实操比试来评判!崇祯皇帝对此寄予厚望,他希望能从这些身怀绝技的武贡士之中,真正为大明,培养出几位未来的国之名将!
在之前的会试之中,便已涌现出了两位最为出众的武科奇才:
一位,是那身材魁梧如铁塔、能舞动百斤开外双手大刀的徐彦琦!他在之前的刀剑、举重、摔跤等三个科目之中,皆拔得头筹!虽然在最终的拳脚比试中,意外败给了那个神秘的考生张虎,但其综合实力,依旧是本届武科当之无愧的翘楚!
另一位,则是名叫李万两的年轻考生。此人外貌极其平凡,扔在人堆里都找不出来。但他那双腿上的功夫,却是灵活无比,快如闪电!无论是在跑步、还是在一些需要腾挪闪转的技艺比试之中,皆是名列前茅,技艺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