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禁军扬威(第2页)
禁军的推进,是以营哨为单位,成批次、有步骤地向前压缩!各兵种之间配合默契,火铳兵负责远程压制,长枪兵负责正面冲击,刀盾兵则护卫两翼,有效防止了流贼可能的反扑和小股袭扰!其战术纪律和协同作战能力,远非寻常官军可比!
陈奇瑜抚着颌下长须,看着禁军这般表现,不由得暗自点头:“陛下……果然是……深谙治军之道啊!”
----------
这支新禁军之所以能有如此表现,自然也离不开其统帅和各级将领在战前的周密部署。
就在御驾亲征大军抵达固关前线的前一夜,禁军总督、英国公张世泽,便已连夜召集了麾下三大总兵——吴启华、常世隆、以及胡海龙——在中军大帐之内,对着沙盘和舆图,反复商讨和推演了明日可能发生的各种战况及应对之策!
所有的作战计划、攻击方向、兵力调配、乃至后勤补给,都逐级传达,落实到每一个营、每一个哨、甚至每一个队!其指挥效率之高,部署之周密,远非昔日那各自为战、互不统属的京营可比!
这三位新提拔的禁军总兵,虽然出身背景各不相同——吴启华质朴忠勇,常世隆勇猛果敢,胡海龙则老成持重——但他们皆是久历战阵、身负战功的实力派将领,也是崇祯皇帝在禁军改革之后,刻意融合旧将经验与新锐力量的代表人物。
----------
当禁军主力如同磨盘般,稳步向前推进,不断压缩着大顺军的活动空间时,一些尚在负隅顽抗的流贼老营精锐,也曾试图发动反击。
尤其是总兵胡海龙,因其以往在河南、湖广等地,与流贼作战经验最为丰富,他深知流贼惯于在追击战中设伏反扑,便特意提醒各部,务必保持阵型,不可冒进!
禁军将士们也确实吸取了以往官军追击时容易中伏的教训,无论战况如何激烈,都始终保持着严整的阵型,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这使得那些试图凭借骑兵机动性,发动反击的流贼老营骑兵,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乘之机!他们数次冲击,都被禁军那密不透风的长枪阵和火铳阵,打得头破血流,狼狈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