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清流众相
崇祯皇帝那道“凡四品以上官员皆需三日内上呈检讨书,否则交厂卫协助反思”的旨意,如同在早已暗流汹涌的京师官场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更大的恐慌与混乱。
紧随其后,便是针对建奴奸细宁完我及其同党的雷霆抓捕!东厂掌刑千户李有德亲自指挥,调动了京师内外所有可用的东厂番役,封锁街道,挨家挨户搜查,务求将所有涉案人员一网打尽!
一时间,京城之内,缇骑四出,杀气腾腾!数十队东厂番役同时行动,那明晃晃的腰牌和令人胆寒的锁链声,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回荡。这般声势浩大的场面,自然也吸引了无数百姓的围观。
然而,与以往厂卫出动时百姓们那种避之唯恐不及的恐惧不同,这一次,京城的百姓们,在经历了皇家报社连日来对“复社逆党”、“建奴奸细”罪行的“揭露”和“批判”之后,对厂卫的认知,似乎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改变。恐惧固然还有,但更多的是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甚至带着几分幸灾乐祸的兴奋与议论。
“又抓人了!听说是抓那些通敌卖国的奸臣!” “活该!吃着皇粮不想着报国,还想勾结鞑子!杀得好!” “这东厂的番子爷们,如今可真是威风啊!”
----------
东华门外,一处临街的茶馆二楼雅间之内,几名身着儒衫的读书人和一些闲散的市民,正凭栏而望,对着街面上那些呼啸而过的东厂番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茶馆的小二哥,一边给客人添着茶水,一边也忍不住插嘴道:“各位客官,要我说啊,这京城的安宁,还真得靠这三厂一卫的爷们!没他们镇着,那些贪官污吏、地痞无赖,指不定怎么祸害咱们老百姓呢!您忘了去年,那成国公府的侄少爷,何等嚣张跋扈,当街打死人命,还不是被厂卫给拿了问罪?”
一名年轻的青衫书生闻言,眉头微蹙,反驳道:“小二哥此言差矣!厂卫乃天子耳目,固然有震慑宵小之功。然其权势过大,不受节制,亦易滋生冤假错案,祸及无辜啊!我辈读书人,当以圣贤之道,劝谏君上,亲贤臣,远小人(暗指厂卫),方是正途。”
就在此时,邻桌一位一直沉默不语、面容俊秀、眉宇间却带着几分英气的少年,忽然开口,声音清朗:“这位兄台所言,虽有道理。然则,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如今国难当头,内有流寇未平,外有强敌环伺,若无雷霆手段,何以肃清朝纲,凝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