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笔生花花公子 作品

第225章 议战(第3页)

蒋德璟这三条计策,有军事打击,有政治招抚,更有对内部潜在威胁的防范,考虑得不可谓不周全。

然而,一直未曾开口的英国公张世泽,在听完蒋德璟的分析后,却面带忧色地出班,提出了三大隐患:“陛下,蒋阁老之策虽妙,然臣以为,仓促出兵朵颜,尚有三大隐忧不得不察。”

“其一,我京营、神武军、团营等部队,虽经整顿,士气有所回升,然兵力依旧不足,新募之兵尚未完全练成,火器装备亦未全面换装。尤其是那些新铸之红夷大炮,更未曾进行过大规模的实弹试射和协同演练。以此等兵力装备,贸然深入塞外,恐……胜算不高啊。”

“其二,南方贼势未平!李自成主力虽已西撤,然其在河南、湖广等地,仍有大量残部流窜。张献忠更是盘踞四川,称王称帝!若我朝将主力尽数调往北方,南方一旦空虚,恐流寇再起,卷土重来,祸乱腹心,则我等将腹背受敌!”

“其三,便是西北防线!若要确保北征朵颜之兵力充足,必然要抽调宣府高杰、大同白广恩等部精锐出塞助战。如此一来,我朝赖以防范李自成西窜或反扑的宁武关、大同、宣府一线,兵力将极度空虚!万一李自成趁机杀个回马枪,则我大明西北门户大开,后果不堪设想!”

----------

张世泽提出的这三大隐患,如同三盆冷水,再次浇在了崇祯皇帝那颗火热的心头。南有未平之流寇,北有待征之鞑虏,内部兵力、财力、装备皆捉襟见肘……这便是大明朝如今最真实的困境!

殿内,再次陷入了一片沉寂。所有人都明白,出击朵颜三卫,收复失地,建立不世之功,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但现实的掣肘,却又如同一座座大山。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之上,看着底下那些或激进、或保守、或忧虑的臣子们,心中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他知道,帝党官员虽然忠诚,却往往缺乏独当一面的大才;而像蒋德璟、张世泽这样的老臣,虽然经验丰富,思虑周全,却也难免瞻前顾后,缺乏破釜沉舟的果断。最终的决策,还是得由他这个皇帝,来一力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