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喉舌(第2页)
王承恩何等聪明,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深意!这“皇家报社”,分明就是要办一份朝廷控制的、用来引导舆论、对抗政敌的“邸报”升级版!他立刻拜服道:“陛下圣明!此策实乃安邦定国之妙计!奴才以为,此报当定期发行,譬如……每两日一报,或三日一报,方能及时传递信息,潜移默化,收效方宏!”
一旁的秉笔太监王德化也连忙附和称赞:“陛下高瞻远瞩!有此官报,则朝廷政令畅通,百姓明辨是非,逆党之谣言,必将不攻自破矣!”
崇祯点了点头:“好。具体如何筹办,刊印发行事宜,交由礼部与内厂负责。但有一条,内容给朕记住了:可以褒扬,可以贬斥,但所有报道之事,必须言之有据!朕要的是引导民心,不是凭空捏造,自毁信誉!” 他要的是有技巧的宣传,而非低劣的谎言。
王承恩又小心翼翼地提醒道:“陛下,江南士子,素来同气连枝,且颇好虚名。初期办报,若过于激烈地揭露复社罪行,恐会激起他们更大的反弹,于大局或有不利。是否……”
“王伴伴所虑有理。” 崇祯采纳了他的意见,“此事不急。便如……温水煮青蛙!先从外围入手,多刊载些利民政令、前线捷报、忠烈事迹。待民心可用,时机成熟,再有计划地、分批次地,将那些逆党的罪证,一一公布出来!要让他们在天下人的唾骂声中,彻底垮掉!”
君臣几人,就在这东厂衙门之内,初步定下了利用舆论武器,进行政治斗争的策略。
----------
处理完设立报社之事,崇祯才离开东厂,返回后宫。夜色已深,他径直来到了坤宁宫。
宫内温暖如春,周皇后正倚在榻上,就着灯光看书。见到皇帝进来,她连忙要起身行礼,被崇祯按住。
“梓童身子不便,不必多礼。” 崇祯在她身边坐下,握住她的手,感受到她手心的温暖,白日里因政务而紧绷的心弦,才真正放松下来。
“陛下今日似乎心事重重?” 周皇后轻声问道,眼中充满了关切。
“无妨,不过是些朝堂上的烦心事罢了。” 崇祯不愿将那些血腥和权谋带到这里,只是将头轻轻靠在皇后的肩上,“有梓童在此,朕便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