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神威赫赫(加更第二更第一卷最后一章 谢谢大家支持)(第2页)
“建奴那边,不是也声称仿制成功了吗?” 他嘴角露出一丝讥讽,“孔有德那些叛徒带去的几个红夷炮手和粗浅图纸,能仿制出个皮毛就不错了!论铸炮的工艺、铁料的配比、炮膛的打磨、火药的精炼……他们差得远呢!朕的这‘神威大将军炮’,才是真正的国之利器!” 他对自己穿越带来的那点“先知”和对明末火器发展的了解,充满了信心。
他想起了利玛窦、曾德昭、奥斯汀·德·拉达等早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和商人在其着作中对大明王朝的描绘——那是一个疆域辽阔、物产丰饶、农业发达、手工业精湛、商业繁荣、甚至连军事力量(尤其是水师和部分火器)都令他们惊叹的强大帝国!
“再看看后世,那所谓的‘康乾盛世’……” 他又想起了另一个时空里,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时,对乾隆朝极尽轻蔑的描述——军备废弛,官场腐朽,社会贫穷,百姓麻木……“鞑清窃取中原之后,带来的并非进步,而是全面的禁锢与倒退!他们所谓的‘盛世’,不过是建立在文字狱和闭关锁国基础上的虚假繁荣罢了!” 用这种历史的对比,他更加坚定了自己此刻所做一切的意义——绝不能让华夏文明,再次陷入那等黑暗的境地!
----------
他看着眼前的红夷大炮,思绪又回到了这些国之重器的来源之上。一部分,确实是早年从广东沿海打捞上来的英格兰沉船上的舰炮仿制;但更大一部分,尤其是技术含量最高的那些,则来源于与澳门葡萄牙人的密切合作,特别是那个名为卜加劳的家族铸炮厂!最鼎盛的时期,大明朝廷甚至有六成以上的新式火炮,都采购或定制于澳门!他原本也打算继续利用这条渠道,以火炮的优势来对抗建奴的骑兵,甚至在天启、崇祯初年,朝廷还专门设有驻澳门的“督造同知”等官员,负责此事。
然而……崇祯心中一痛。自崇祯十六年后,随着国内局势的糜烂和财政的彻底破产,朝廷早已无力支付高昂的购炮费用,更无力维持与澳门的稳定联系。这条曾经至关重要的火器供应链,已经基本断绝了。想到这里,他不由得看了一眼身旁身着朴素、却神情端庄的周皇后。正是因为国库空虚,连宫中的用度都一再削减,皇后甚至亲自带领宫女们纺纱织布,以身作则,推动宫中节俭。
“唉……” 他暗叹一声,目光重新落在那十四门雄伟的火炮上。“四门是天启年间购入的老炮,另外十门,还是崇祯十年,徐光启徐阁老力排众议,才勉强从澳门买回来的……这,恐怕就是我大明最后的家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