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轻赏权阉(第2页)
----------
主意已定,崇祯立刻行动起来。他没有按部就班地通过兵部下旨,而是选择了直接驾临新任京营提督、英国公张世泽的府邸!
这突如其来的圣驾光临,让整个英国公府上下都震惊不已!张世泽更是诚惶诚恐地将皇帝迎入府中。
崇祯也不多寒暄,直接开门见山:“英国公,朕意,于下月十五,在京郊大校场,举行一次大阅兵!京营、神武军、团营各部精锐,皆需参与!此事,由你京营提督府牵头,会同兵部、五军都督府(虽然权力已被架空,但名义上还需参与)共同筹办!务必办得……轰轰烈烈!声势浩大!”
张世泽闻言,心中虽是震惊,但也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图。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阅兵,更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宣示!他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躬身领命:“臣遵旨!臣定当竭尽全力,必不负陛下重托!”
皇帝亲自拍板要在京郊举行大规模阅兵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城。大臣们震惊不已,京城的氛围也再次变得紧张起来。皇帝又要搞什么大动作?这次阅兵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一时间,各种猜测和议论,在官员府邸和市井茶楼间悄然流传。
----------
朝堂之上,虽然慑于皇帝近期的铁腕手段,无人敢公然反对阅兵之事,但暗地里的抵制和非议,却从未停止。一些残存的东林党官员和思想保守的文臣,开始通过他们影响下的太学生、监生们,在私下里散布言论,指责此次阅兵乃是“好大喜功”、“劳民伤财”,是皇帝不顾民生疾苦、“与民争利”的又一明证。
然而,如今的京师,早已在三厂一卫的严密控制之下。这些反对的声音,虽然存在,却难以形成气候,很快便被厂卫的缇骑番役们压制、或“引导”了下去。
真正的激烈反弹,发生在遥远的江南。
南京的复社士子们,本就因马士英的打压和宋征舆的惨死而对朝廷积怨甚深。此刻听闻皇帝要在京师大搞阅兵,更是找到了宣泄不满的借口。他们再次集会,发表檄文,痛斥皇帝“重武轻文,穷兵黩武”,并开始策划更大规模的反对运动。
更有甚者,据东厂密报,隐居在江南的东林党大佬钱谦益,竟暗中授意其门生、复社健将张采,撰写一篇旨在彻底否定崇祯皇帝执政合法性的文章(便是后世流传的所谓《乙书》的部分雏形)!文中不仅历数崇祯登基以来的种种“过失”,更大胆地指控崇祯皇帝自崇祯十七年(1644年)以来,因受刺激而“精神失常”,其近期种种酷烈之举,皆是“疯癫昏乱”之表现,已尽失人君之德,暴露了其“昏君”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