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笔生花花公子 作品
第142章 蓟镇(第3页)
----------
在用雷霆手段清除了内部的反对声音之后,崇祯皇帝得以更加心无旁骛地推行他的北疆防御战略。
黄得功在蓟镇站稳脚跟后,上疏建议:蓟镇防线绵长,关隘众多,仅凭总兵一人难以兼顾。为加强防御纵深和指挥效率,恳请陛下恢复旧制,于蓟镇之内,重设三屯营总兵官(昌平、蓟州、密云\/顺天三地各设一总兵,分管防区),与蓟镇总兵互为犄角,共同防御。
“准奏!” 崇祯对黄得功的建议大加赞赏,立刻采纳。
那么,谁来担任这至关重要的三屯营总兵呢?崇祯的目光,落在了那位刚刚在山东平定刘泽清叛乱中立下大功、其父杨肇基又曾在北方边镇享有极高声望的年轻将领——杨御藩的身上!
“传旨!” 崇祯下令,“擢升登莱总兵杨御藩,为三屯营总兵官!即刻率本部精锐,移师北上,赴任三屯营!朕望你,能继承你父忠勇之志,与靖南侯(黄得功)同心协力,为朕守好这京师的东北大门!”
杨御藩接到圣旨,激动不已!他知道,这是皇帝对他的极大信任,也是他实现父辈遗志、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他立刻点齐兵马,拜别故土,意气风发地率领着他的四千精锐之师,踏上了北上蓟镇、守卫京畿的征程!
随着黄得功坐镇蓟州,杨御藩进驻三屯营,再加上西面宣府镇的高杰、大同镇的白广恩(虽然此二人忠诚度尚待考验,但至少暂时归附),以及宁武关死守的周遇吉,崇祯皇帝以雷霆手段,在短短数月之内,竟奇迹般地初步稳固和重整了整个北方防线!虽然流寇的威胁仍在,鞑清的铁蹄随时可能再次南下,但至少,大明王朝,似乎终于拥有了可以据守、可以反击的资本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