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余烬藏针再起澜(第3页)
回到书房时,苏锦璃给楚君逸煮了碗莲子羹。银匙碰到碗沿的轻响里,她忽然发现莲子的莲心被人换过,换成了极小的蜡丸——蜡丸熔开后,露出卷用头发丝写的密信,发丝的粗细与贤妃步摇上的流苏线完全相同。"信上写着'江南接应',"楚君逸用竹刀展平信纸,"笔迹的收锋处带着圆点,与我刻在石印上的圆点大小相同。"
苏锦璃往铜炉里添了块银炭,火光映得楚君逸指尖发颤。他忽然指着她鬓边的银簪:"这簪子的花纹,与沈家江南绣坊的门环完全相同,"他握住她的手,"去年生辰送你时,我就知道它会派上用场。"苏锦璃摸着簪头的莲花,发现花瓣里藏着颗珍珠,珠孔里的红线展开,竟与密信上的发丝重合,像两个藏了许久的秘密终于相认。
三更的梆子响时,院外的老梅枝突然轻颤。苏锦璃推开窗,见树影里藏着个黑影,腰间的箭囊轮廓在月光下像极了楚君逸刻的青田石印。黑影察觉到动静,转身跃上墙,衣角的流苏线掉在地上,苏锦璃拾起一看,是用孔雀石粉末染的,在烛光下泛绿光——与贤妃步摇上的流苏线完全相同。
楚君逸让陈昱去追,自己则和苏锦璃检查那根流苏线。线尾的打结方式是"家传结",解开后掉出个小纸团,上面用胭脂写着"船已备",胭脂遇热融化的痕迹,与案头的药汁晕痕分毫不差。苏锦璃忽然想起什么,翻出那枚"江南客"石印,往纸团上盖的瞬间,印泥晕开的边缘竟与纸团的褶皱重合。
楚君逸靠在苏锦璃肩头,听着远处的马蹄声渐远。"他们想逃去江南,"他轻声说,指尖划过石印上的"安"字,"但这印上的刻痕,早已记下他们的罪证。"苏锦璃往他手心里放了块暖玉,玉的温度透过布料传过来,像去年江南的春水,他牵着她的手走过石桥,石板的纹路里,藏着那时未说出口的"同行"。
烛火摇曳中,案头的罪证在光影里明明灭灭。那些藏在余烬里的针,那些缠在线头里的阴谋,终会在江南的晨光里,被这对璧人掌心的温度焐成灰烬。而此刻未说尽的话,都藏在石印的刻痕里,像那枚总在烛火下晃出的"安"字,静静等着江南的风来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