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残绣牵出旧宫闱(第3页)
楚君逸让苏锦璃取来林氏的供词,将铜印盖在供词末尾的空白处,印泥晕开的边缘竟与供词上的指印重合。"林氏的指节比常人粗,是常年握绣绷磨的,"他用指尖点着印泥边缘的纹路,"可这指印的虎口处有个月牙形的茧,是常年拉弓才有的——沈都尉左手虎口就有个一模一样的茧,去年围猎时我亲眼见过。"
苏锦璃往沈砚带来的铜炉里添了块炭,忽然看见炉底的灰烬里,有截没烧完的棉线。她用银簪挑出来一看,是用七种彩丝拧成的七缠线,线头的打结方式与贤妃步摇流苏上的完全相同。"这铜炉是从观星台搬来的,"沈砚的声音带着疲惫,"炉壁上有层蜡油,刮下来化验,里面掺了硝石和硫磺——是做火药的原料,与当年锦缎案里炸毁织造局的火药配方完全相同。"
楚君逸让苏锦璃将林氏绣的《宫苑图》展开,指着角楼的窗棂:"这窗棂的栏杆用银线绣了十六道,而实际的永安宫角楼栏杆是十五道。"他用针挑开多出的那道银线,里面裹着极细的棉线,浸过桐油的棉线遇热舒展,在纸上拼出"十六人"三个字,"是说围猎时会有十六个死士伪装成护卫,贤妃的兄长沈都尉掌管禁军十六卫,正好能调动十六名心腹。"
雪停时,苏锦璃给楚君逸换帕子,发现他枕下的手札里夹着片新的残绣。是陈昱刚送来的,从贤妃贴身的抹胸上拆下来的,绣着半朵倒莲,莲心用的是鸽血红宝石粉末,遇光会折射出"三"字——是初三围猎的意思。绣线的接头处缠着根极细的金丝,与当年锦缎案里龙袍上的缠金绣完全相同,连绕线的圈数都分毫不差。
楚君逸看着那残绣突然笑了,咳嗽声里带着释然:"沈砚说,贤妃的父亲当年在锦缎案里漏了条命,是因为把罪证藏在了女儿的襁褓里——就是块绣着倒莲的缎子。"他让苏锦璃将残绣凑到烛火前,"你看这莲瓣的针脚,每五针就有个长针脚,是沈家的'五行记',对应着金木水火土五个藏宝地,这半朵莲指的是火位,也就是观星台的火盆——那里藏着剩下的火药。"
苏锦璃给楚君逸喂了口燕窝羹,忽然听见宫城方向传来晨钟。她走到窗边推开条缝,看见禁军正往永安宫方向集结,沈砚的身影混在队伍里,手里举着块绣着倒莲的锦缎,那是他们约定的信号。楚君逸从榻上坐起来,握着她的手往镜匣里摸,那里放着枚刚刻好的镜钮,上面的水纹里藏着用指甲刻的"安"字——是他昨夜咳得最厉害时,凭着感觉刻的。
"等这事了了,"他的指尖划过她冻得发红的耳垂,"我们就去江南。"铜镜里映着两个人影,窗外的腊梅正落最后一片花瓣,落在窗台上的积雪里,像极了枚刚绣好的残瓣。苏锦璃将头靠在他肩上,听着他渐渐平稳的呼吸声,忽然觉得那些藏在绣线里的阴谋,终究抵不过掌心的温度——就像楚君逸刻在镜钮里的"安"字,虽藏得极深,却比任何明线绣的誓言都要真切。
残绣在烛火下泛着微光,那些用金线银线藏起来的字,在晨光漫进窗棂时渐渐淡去,只剩下缎子本身的柔光,像极了江南春日里,最寻常不过的那匹素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