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笺上残痕引旧潮
楚府的书房里,一方砚台刚刚被换上了新墨,散发出淡淡的墨香。苏锦璃坐在书桌前,手中正将楚君逸誊写的《镜经》仔细地装订成册。
她的指尖轻轻抚过书页,感受着纸张的质地和纹理。当她的目光落在"水纹镜"的注脚处时,突然像是被什么吸引住了一样,停在了纸页的边缘。
她凑近仔细观察,发现那里有半枚模糊的指印。这指印若不仔细看,很容易被忽略掉,但苏锦璃的眼睛却像鹰一样锐利,一下子就捕捉到了它的存在。
她凝视着这半枚指印,发现其中似乎隐藏着一些极细的竹纤维。这些纤维非常细小,不仔细看几乎难以察觉,但苏锦璃却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了它们。
她心中一动,立刻意识到这纸张的特别之处。这种纸浆里显然掺了芦苇絮,而且是江南特有的"竹纸"。这种纸张遇水后会显出淡青色的纹路,而这纹路,与三年前镇国公旧部传递密信的纸张完全相同。
"户部尚书今早递了密折,"楚君逸将暖炉塞进她袖中,铜炉的温度透过锦缎漫开,"说要清查江南盐税,还特意提到楚家当年的'盐引',说那批引票上的朱印是伪造的,用的是他独门的'分层印泥'——表层是朱砂,底层是紫草汁,遇酒能晕出紫圈。"他突然捂住嘴,喉间的咳嗽声撞在窗纸上,帕子展开,沾着点浅红的血痕。
苏锦璃将润肺的梨膏推到他面前:"尚书的远房侄子在江南盐运司当差,去年因私贩官盐被查,是尚书压下去的。"她用银签挑开砚台里的墨块,"这墨里掺了灯芯草灰,写出的字在水里会浮起来——是尚书父亲的独门手法,当年他在盐引上落款就用这个,父亲的手札里记着呢。"
院外传来铜环叩门声,陈昱裹着身寒气闯进来,靴底的雪水在青砖上洇出深色痕迹:"在尚书书房的笔筒里找到的,是半截信纸,上面有'盐仓'二字,笔迹的捺脚带着飞白——是用狼毫笔写的,而尚书向来只用兼毫,这狼毫的笔锋硬度,与江南盐枭的密信完全相同。"
楚君逸展开信纸,对着烛光举起,纸背显出淡淡的压痕——是张盐仓的地形图,西北角的仓库标记旁有个小三角,与去年被烧的盐仓残垣形状分毫不差。"这三角是用指甲掐的,"他指尖划过痕迹,"指甲缝里的泥垢带着海盐味,尚书上周刚从江南回来,鞋底子的盐霜还没刮干净呢。"
苏锦璃将机关镯的齿轮转了半圈:"暗卫查到,尚书给江南的亲信发了密信,用的是'蜡封',蜡里掺了蜂蜡和松香,熔点比寻常蜡高两成——是为了防盐仓的潮气,去年我们截获的盐枭密信,用的就是这种蜡。"她往楚君逸的茶盏里加了勺姜汁,"你昨夜比对盐引到寅时,喝这个驱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