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懂云天 作品

第8章 小行星轨道的17.06次撞击(第2页)

艾萨克的机械义眼捕捉到小行星表面爆发出刺眼的蓝光,那是量子共振达到临界点的标志。他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视网膜上浮现出1706的残像,像被激光刻上去的烙印。当厄里斯-9擦过地球轨道,尾部喷射出的等离子体形成17.06公里长的彗尾时,他的视觉传感器传来永久损伤警告:“视网膜量子损伤率17.06%,不可修复。”

第四节:1706星图与14次闪烁

三年后,艾萨克站在“星轨”航天中心的控制大厅,看着全息屏幕上运行的“1706轨道计算器”。开机画面是厄里斯-9偏转瞬间的星图,1706四个数字像星辰般闪烁,而每当计算危险轨道时,屏幕会规律地闪烁14次——那是人类用4个数字(1+7+0+6)偏转了17.06次通古斯灾难的证明。

“主任,新一批小行星监测数据异常,”年轻研究员递过报告,“它们的轨道参数都在向17.06赫兹共振。”

艾萨克抚摸着右眼上的量子义眼——那是用1706纳米级钛合金打造的,镜片上永远刻着1706的星图。他想起叶云天最后留下的信息:“1706不是终点,是宇宙给人类的14道选择题。”如今,每一次屏幕闪烁,都是对那次蓝光灼目的回忆,也是对未来危机的预警。

第五节:量子望远镜的17.06赫兹共振

在帕洛马山天文台的地下实验室,艾萨克正在调试一台“π共振探测器”。仪器的核心是从他受损视网膜中提取的量子细胞,每当检测到17.06赫兹的轨道共振,细胞就会发出蓝紫色荧光。

“看这个,”他对李昂展示光谱分析图,“厄里斯-9的轨道残留辐射正好是17.06%的量子纠缠态,这不是自然现象,更像是某种标记。”

李昂看着屏幕上跳动的1706数字,想起三年前地球与毁灭擦肩而过的瞬间:“叶云天说的‘宇宙退票通知’,会不会是指我们在π的序列中,找到了改签命运的机会?”

艾萨克没有回答,只是将探测器的频率调至17.06赫兹。刹那间,整个实验室的量子设备同时响起蜂鸣,屏幕上的星图自动标注出14个危险轨道——它们都与π的1706位有着神秘的关联。

第六节:视网膜伤痕的量子记忆

星历2302年,艾萨克的视网膜伤痕成为了“星际航行安全勋章”的原型。勋章的中心是1706的星图,周围环绕着14道蓝光,每道蓝光代表一次引力弹弓的成功。

“这道伤痕教会我,”他在授勋仪式上举起义眼,“数字不是冰冷的计算,是宇宙写给生命的诗。1706,14,这些数字背后,是人类在星海中求生的智慧。”

台下的年轻宇航员们看着勋章上的1706,眼中闪烁着敬畏。他们知道,这个数字不仅代表着一次危机,更是人类理解宇宙规律的里程碑。

第七节:轨道计算器的14次启示

“星轨”航天中心的博物馆里,“1706轨道计算器”被永久陈列。每当参观者按下启动键,屏幕就会播放艾萨克当年的视网膜影像:蓝光闪过,1706的数字烙印在瞳孔中,随后是14次规律的闪烁。

“这14次闪烁,”讲解员会说,“是人类用14个数字,改写了17.06次毁灭的命运。艾萨克-8的视网膜伤痕,是宇宙中最珍贵的天文观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