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叶云帝:从砖块到生物实验室的逆袭(第3页)
叶云天从最初的惊讶,到后来的欣慰,开始认真为他制定学习计划。兄弟俩第一次如此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不是因为血缘,而是因为一个来自未来的警告和一个不甘落后的决心。同学们惊讶地看着曾经的“吊车尾”叶云帝,如何一步步跟上叶云天的步伐,甚至在物理实验课上,他组装仪器的速度比叶云天还快。
“你看,我就说你脑子不笨吧?”叶云天看着他解出一道复杂的物理题,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叶云帝擦了擦额角的汗,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第一次感受到努力带来的踏实感。他不再把叶云天当作无法超越的标杆,而是视为并肩前行的伙伴。
2023年高考,叶云帝以超出一本线60分的成绩,考入了叶云天的母校——龙华学院,选择了生物科学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把那张十五年后的照片贴在宿舍的书桌前,上面的男人仿佛在说:“你看,你做到了。”
大学四年,叶云帝像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他泡在实验室里,重复着枯燥的细胞培养和样本分析;他跟着导师去野外考察,在显微镜下观察昆虫的神经系统;他在图书馆查阅文献,常常待到闭馆。他的手不再握着砖块,而是拿起了试管和解剖针,指尖因长期接触试剂而有些粗糙,但这一次,是科研工作者特有的印记。
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龙华学院生物实验室的助理研究员,跟着国内顶尖的干细胞研究专家王教授做项目。当他第一次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形态时,想起了高中时偷偷画的神经元图谱,眼泪差点掉下来。
2035年,同样是9月。
龙华学院生物医学研究所的实验室里,叶云帝穿着洁白的实验服,戴着防尘帽和手套,正专注地观察着显微镜下的细胞。培养皿中,经过基因编辑的干细胞正在有序分化,像一群被赋予使命的士兵,朝着预定的方向生长。
“叶博士,最新的分化数据出来了,效率提升了23%!”助手兴奋地递过平板。
叶云帝直起身,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嘴角扬起微笑。就在上个月,他作为第一作者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论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分化诱导因子组合,震惊了国际干细胞研究领域。
他走到实验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匆匆而过的学生,想起了十五年前信纸里面那个在工地扛水泥的自己。手机响起,是叶云天打来的视频电话。
“云帝,看到你论文了,厉害啊!”叶云天的声音带着由衷的高兴,“晚上回家吃饭,妈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
“好啊,”叶云帝笑着答应,目光落在自己戴着无菌手套的手上,“哥,你还记得十五年前信纸里面的我刚辞掉搬砖工作,在你实验室里迷茫的样子吗?”
叶云天在那头沉默了一下,说:“记得。怎么了?”
“没什么,”叶云帝看着窗外的阳光,想起了那封改变他人生的信,“就是突然觉得,挺神奇的。原来,搬砖的手,也能握住试管;泥泞里的脚印,也能走到光明的殿堂。”
挂了电话,叶云帝回到实验台前,重新俯身在显微镜上。透过目镜,那些微小的细胞在培养液中静静生长,充满了无限可能。他知道,这十五年的逆袭,不是因为那封信有什么魔法,而是因为当年那个少年,终于鼓起勇气,擦掉了“我不行”的借口,用汗水和坚持,为自己铺就了一条从砖块到实验室的路。
而此刻,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或许还有另一个迷茫的年轻人,正等待着一封来自未来的信,告诉他:人生没有天生的差距,只有不愿改变的自己。只要你愿意拿起“努力”这块砖,终能砌出属于自己的光明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