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工地厨师赵磊:锅铲与手术刀的跨界(第3页)
2023年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内顶尖的医科大学,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给家里打电话,母亲在那头哭了:“磊子,你终于不用闻油烟味了。”他摸着通知书上的校徽,想起十五年前那封带着油烟味的信,突然明白,有些味道,是可以用知识换掉的。
医学五年,硕士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年……漫长的十一年求学生涯,赵磊像一台精准运转的手术器械。他泡在解剖楼里研究人体结构,在病房里跟着带教老师查房,在手术室里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无数个深夜,他对着Ct片研究病灶,手指因为长期握笔和持手术刀,渐渐生出新的茧子,但这一次,茧子下面是对生命的敬畏。
2035年,赵磊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心外科专科医师资格考试,成为龙华市第一人民医院最年轻的心外科主治医生。
同年夏天,高中同学聚会在一家装修雅致的餐厅举行。
有人看到赵磊穿着白大褂赶来,惊讶地张大了嘴:“赵磊?你真成医生了?当年不是说要学厨师吗?”
一个曾经和他一起看篮球赛的哥们儿打趣道:“赵医生,你这拿手术刀的手,以前是不是炒菜特别稳?”
赵磊脱下白大褂,露出里面干净的衬衫,笑着说:“锅铲和手术刀都需要稳,但前者喂饱的是肚子,后者拯救的是生命——这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
他想起上周主刀的那台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八个小时的高度集中,当看到患儿重新跳动的心脏时,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他拿出手机,给同学们看手术成功后患儿父母发来的感谢视频,小女孩抱着鲜花笑得灿烂,和他宿舍里那张照片上的女儿一样可爱。
“说真的,”当年的生物老师也来了,拍着他的肩膀,“你高中时画的解剖图,我还留着呢,比教科书上的都清楚。”
赵磊眼眶一热,想起了十年前食堂墙上那张被油烟熏脆的人体骨骼图,想起了信纸上那句“显微镜下的兴奋感”。他举起酒杯,对着老师,也对着十五年前信纸里面那个在工地食堂炒菜的自己:“谢谢老师当年的鼓励,也谢谢……一封来自未来的信,让我知道,有些‘慢’车道,通向的是更辽阔的生命原野。”
聚会结束后,赵磊开车路过当年打工的建筑工地,那里已经建起了新的高楼。他停下车,看着远处医院大楼的灯光,想起了信里描述的油烟味和消毒水味。现在,他身上只有淡淡的消毒水味,那是属于手术室的味道,是属于拯救生命的味道。
他拿出手机,给妻子发了条信息:“老婆,周末带你去买口红,挑最贵的那种。”
很快收到回复:“好呀!对了,女儿说她长大了也要当医生,像爸爸一样。”
赵磊笑了,发动车子,朝着医院的方向驶去。车窗外的霓虹灯光闪过,映照着他握着方向盘的手——这双手曾经挥舞过锅铲,现在握紧的是手术刀,而不变的是那份沉稳与坚定。
此刻,在城市的某个工地食堂里,或许还有另一个挥舞着锅铲的年轻人,正对着墙上的解剖图叹气,而一封来自未来的信,正躺在他明天要翻开的生物课本里,等待着告诉他:锅铲与手术刀之间的距离,不是十年的油烟,而是一念之间的觉醒与十年如一日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