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智识之网——突然变“聪明”的程序员(第2页)
“可能是心理作用。”他摇摇头,继续啃那个该死的路径优化模块。
但第二天,变化发生了。
当他再次打开那堆让他崩溃的代码时,眼前的景象突然不同了。那些抽象的变量、复杂的循环、嵌套的条件判断,不再是混乱的字符组合,而是变成了一条条清晰的逻辑链条。他的目光扫过屏幕,就像在看一张精心设计的电路图,哪里有短路,哪里有冗余,哪里有潜在的风险,全都一目了然。
那个困扰他三天的死循环,此刻在他眼中就像阳光下的雪花——结构、成因、甚至优化路径,都清晰地展现在脑海里。他几乎没怎么思考,手指就自动在键盘上飞舞,删掉了几行冗余的递归调用,修改了一个边界条件判断,保存,编译,运行……
模拟界面上,高峰时段的车流像被无形的手指挥着,顺畅地通过了所有路口,没有任何卡顿。
“我靠?”李明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椅子腿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音。周围几个刚到公司的同事被他吓了一跳,纷纷侧目。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试了几个极端测试案例,全部完美通过。那个曾经让他夜不能寐的难题,竟然如此轻松地解决了?
“李明,你咋了?中彩票了?”隔壁工位的小张探过头来,打趣道。
“没……没事,”李明坐下,心脏还在狂跳,“就是那个模块……好像搞定了。”
“搞定了?”小张瞪大了眼睛,“你昨天不是还说要找王哥帮忙吗?”
“嗯……突然就想通了。”李明含糊地回答,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接下来的几天,这种“不可思议”变成了常态。
他看代码的速度越来越快,以前需要逐行调试的程序,现在扫一眼就能把握整体逻辑。更神奇的是,他开始能预判问题。在做一个新的Ai推荐系统时,他刚写完基础架构,就“感觉”到某个数据预处理模块在面对极端数据时会出现溢出风险,提前做了防护。三天后,测试组果然报出了这个问题,而他的代码早已规避。
“李明,你是不是偷偷去报了什么大神培训班?”项目经理在周会上拍着他的肩膀,一脸惊喜,“这效率,跟开了挂似的!”
同事们也纷纷投来惊讶的目光。那个曾经默默无闻、经常需要求助的李明,突然变成了组里的“救火队员”,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到他手里总能迅速解决。
李明自己也陷入了巨大的困惑和狂喜中。困惑的是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狂喜的是他梦寐以求的“聪明”似乎真的降临了。他开始疯狂吸收知识,以前觉得晦涩难懂的《深度学习》《算法导论》,现在拿起来看一遍,里面的公式和理论就像刻进了脑子里,不仅能记住,还能举一反三,联想到实际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