笺上云书 作品
第119章 污水和垃圾,农村难题(第3页)
至于大部分生活垃圾,都是遵循就近原则和方便原则,倾倒在村里村外的大坑、沟渠里。
久而久之,污染就很严重,甚至很多大坑和沟渠几乎都被填平了。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村民都不养猪牛羊了,一部分农户就合作起来,铺设了简易的地下管道,把生活污水排到村子外面的沟渠里。
而有些人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或者嫌麻烦,就在自己家院子里挖一个地窖一样的大坑,上面盖上水泥板,生活污水甚至厕所污秽就排在里面,让污水慢慢下渗。
这样做的缺点很明显,就是气温高的时候容易产生异味。
而且时间长了,地窖底部渐渐淤积,下渗能力减弱,就容易灌满,而且长期的下渗也会污染土地和地下水。
当然,用的最多但还是村里经常可见的大坑,很多大坑的来历已经不可考,但约定俗成的,几乎成了农村排污的最佳选择。
和其他村子一样,许家庄也有几个这样的大坑。
久而久之,大坑就彻底成了垃圾坑、污水坑,特别是夏天,不仅气味难闻,而且蚊虫滋生,大坑周围的人家都是苦不堪言,但又无可奈何。
总之,不管怎么处理,最后的结果都是污染,要想保护农村的环境和土地,就必须先把污染源头处理掉。
如果建设污水处理厂以及垃圾处理厂,虽然资金上不是问题,但是建设周期长,从申请、评估、设计到择址、招标、施工、验收、调试……没有个一年半载根本完不成。
上面这复杂的流畅还是其次,关键是传统的污水处理工厂不但要专人维护,而且会占用大量的耕地。
稍微大一点的污水处理厂,加上配套设施,甚至要几百上千亩土地,小型的也需要几十上百亩。
许家庄一共1000多亩,每一亩都很宝贵,怎么能让污水处理厂占据那么多?
忽然,许关脑海中灵光一闪,既然传统治污的方法不合适,那么能不能从生物治污的角度试一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