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万12138 作品

第248章 投资建厂,“默契”夫妇

身为人民的好干部,共山县领导们对“种地”并不陌生。

有几位领导就是农民出身,从小到大没少种地。

他们不理解同样是种地,为什么到顾念安口中就能“农业致富”呢?

“洪书记,听说咱们县里人平时都把洋芋当主食?”

周迪生闻言两眼微瞪,他知道“顾大忽悠”又上线了。

“土豆”在三安就叫“土豆”。

他特意换了个滇省的叫法,明显是在给对方挖坑啊~

不过正所谓“顾念安挖坑,一个愿挖一个愿跳”,能推动当地发展的就是好坑。

“对的,我们当地老百姓都爱吃洋芋,种的最多的也是洋芋。”洪图强回答。

“产量如何?够不够咱们老百姓吃的?有剩余的话能卖出去吗?”顾念安又问。

没办法,他这辈子就没种过地,对这方面的了解着实不多。

“够吃,洋芋丢土里自已就能长出来。”

说到这,洪图强又为难的挠了挠头:

“不过卖的很少,没人卖也没人买。”

土豆出了名的不挑环境,连西伯利亚都能丰收,在滇省自然也能野蛮生长。

不过正因为如此,这玩意儿确实不值钱。

一斤顶多卖几毛钱,县里没人要,想卖还得运到外地。

谁会干这赔本挣吆喝的买卖?

“我就提供一条思路,大家可以集思广益讨论一下。”

顾念安再次开口:

“我们可以试着在当地建立食品厂,把洋芋作为主推产品嘛。”

“薯片、薯条、薯块都行,搭配上滇省当地的特色调味料。”

“以‘原生态’作为卖点,加上合适的营销手段,盈利并不是难事,甚至可以打造为当地招牌产品。”

“初期工厂可以为当地创造数十个就业机会,别看不多,以后做大做强自然就会扩招。”

“这只是其一,我发现共山县当地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咱们可以把这个文化优势也用起来……”

顾念安的长篇大论把洪图强几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好像有搞头啊!”洪图强在内心暗道。

但很快他又回到最原始的问题上:

谁愿意投资一个偏僻的小县城呢?

建厂要钱,运转要钱,营销也要钱……

“根据我的分析,第一期投资可以控制在六百万以内。”

“其中包括建厂和研发的资金,还包括部分营销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