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轩辕 作品

第211章 英德密谋出兵

当李鸿章担任内阁总理大臣,并代表清廷颁布施行君主立宪的诏令之时。?y^o?u!s,h/u/l\o^u`./c~o\m/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俄国等诸多国家,纷纷发表声明,支持清廷实行君主立宪,并都声明支持李鸿章领导下的清廷内阁。

但是,随着日本在釜山外海海战惨败的消息传开,使得在华经济利益最大的英国不再淡定了。

己经从京师移驻上海的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电告英国政府,若欧洲强国不介入华夏内战的话,人民革命军将无人能挡,恐怕最快只要一两年,英国将失去在华夏的所有特权。

英国政府收到窦纳乐的汇报之后,对是否出兵首接干涉华夏内战这件事情很关注,召开了紧急内阁会议。

考虑到华夏市场的重要性,以及若人民复兴党全部控制华夏,将严重影响整个远东格局,甚至未来会导致英国在远东的殖民体系的崩盘。

从这点考虑,英国政府觉得有必要出兵华夏,首接介入华夏内战,打断人民复兴党的崛起。

但是,现在在南非地区,由于英国殖民者与当地早期荷兰移民布尔人的关系日益紧张,有可能会牵制大量英国本土兵力。再加上德国人在欧洲、非洲对英国虎视眈眈,使得英国人不敢派出太多兵力前往远东。/咸.鱼+看*书- ~追+罪-薪′蟑*踕_

最后,英国内阁做出了三项决定:一、在亚洲殖民地印度紧急征召20万土兵,准备派往华夏干涉华夏内战;二、派出使者前往德国进行谈判,希望两国能够一起出兵干涉华夏内战;三、加大对日本的军事援助,让其支撑更长的时间,以便能够让自己运送足够的军队前往远东参战。

在英国内阁做出介入华夏内战的决策之后不久,人民复兴党在香港的地下党便获得了相关情报,并及时传回了奉天。

英国人选择参战,让岳天感到有些意外,所幸英国参战的兵力主要是来自印度的土兵,也就是印度裔雇佣兵为主。这些印度土兵相对于清军战斗力强一些,具有了近代战争的基本素养,但是远不如英国本土士兵,即使英国人一次性出动20万,岳天也能表示压力不大。

让岳天担心的是德国、俄国是否会参战。此前,为了支援日本联合舰队,英国远东舰队就将自己的现役战列舰、重巡洋舰都转卖或者赠送给日本,使得现在英国远东舰队缺乏主力战舰,英国国内一时半会也不可能补充那么多主力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