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三七呀! 作品

第208章:六旬老太穿红楼,改造全家不用愁(88)(第2页)

曲乔说到这里,又看向贾敏,“敏儿,你同陛下和皇后娘娘讲一讲,番薯和土豆子的种植情况?”

听见这个,贾敏眼中光芒闪烁,上前详细介绍后面的情况:

“臣女和同窗为了验证,也将两种作物在沙地种植了一片,长势虽不如这里茂盛,却也都存活下来,只是等成熟后,计算产量就知相差多少?”

当众人听到贾敏说旁边一拢叫做土豆的作物也是如此时候,脸上神色纷纷,精彩各异。

竟然是三种!

“当真?”问这话的不是旁人,正是同兴顺帝一道过来的户部尚书柳成正。

亲眼见证神农稻诞生过程之人,柳成正太知道眼前小姑娘这句话的含义了。

国朝西北土地贫瘠干旱少雨,多种高粱小米,勉强温饱,朝廷每年都要花费上百万救济。

兴顺帝更是直接蹲下身,不顾帝王的威仪。仔细地翻看了看眼前的一片土豆,又走到旁边一拢地,轻轻掀起一丛红薯藤,看着下面隐约隆起的根部,眼中精光闪烁,心中感慨万千。

番薯和土豆,他可是吃过的,口感不错且管饱,当知道预计的产量后,他实在心疼坏了。

他吃掉的那些作物种子,许能救活好几个百姓!

“听闻你们研究出来,不用种芽的扦插法子?”

贾敏听母亲感慨过,说当今圣上是个难得惦记天下百姓的明君,今日她终究是有所体会。

“回禀陛下,只有番薯可以,将藤蔓经过特殊处理扦插后,也能生根结果!”

贾敏说到这里,指着远处田埂斜坡上的一片绿色:“那一亩地,全是扦插的试验田!”

“哈哈哈!”兴顺帝看着郁郁葱葱的绿地,不由得仰天大笑,之前吃掉种子的郁闷终于消散。

他这一生,多数运事,皆和贾府牵绊,不弄权,不贪功的荣国公府,再延续几代,如何的不行呢?

作为体验过神农稻带来好处的帝王,当然知道这等高产粮种意味着什么?

贾府若效仿前人“奇货可居”,隔三五年拿出一种,足以保贾家几代恩宠不衰,富贵延绵。